“我的梦想是让山东草业尽快发展起来,让我的学生成为草业精英”。当被问及“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她这样回答,言语之间流露出她对草的钟爱。
在山东这个传统的农业种植区,说到种植牧草很多人都不看好其前景。“你转个专业方向吧”,朋友劝她,“无草无世界,草业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没有人把它发展起来,草业关系饲料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乃至飞行安全,… …”,说起草,她滔滔不绝。从她坚毅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她立志让小草做出大文章的决心。
怀着梦想,她谏言成立了山东省草产品质检中心,为山东省草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她奔走于青岛市母亲河大沽河生态治理工程现场,希望让苜蓿在河堤筑起堤固、岸绿、景美的生态文化长廊;她作为草业专家,创新性地开展了民航机场种植苜蓿,实现生态防控鸟撞飞机的愿望,现已指导首都、郑州等5家大型国际机场的管理草地减少鸟击工作;她发明了苜蓿茶和食用苜蓿产品,让在我国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的苜蓿“大放异彩”,通过无公害培育种植出可以端上餐桌放心食用的苜蓿菜品和苜蓿茶,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她的这些努力和成绩使她入选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队伍中最年轻的一位专家。
她就是孙娟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草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民航局草业生态评估专家,中国草学会理事,中国草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山东省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青岛农业大学经济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所负责人。
她铸就了小草扎根齐鲁之梦
在庄稼地里种草,对于众多农民来说,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对孙娟教授,这就是她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事业。她用了三年的时间,奔波在齐鲁大地,她发现山东虽然是畜牧大省,却不是畜牧强省,很重要的原因是山东草食家畜多数是吃秸秆长大的,即使有少数高产奶牛吃的干草产品也是从国外进口的,优质饲草的缺乏导致了畜产品存在品质不高、出口难的问题。孙娟教授认为不是畜牧业不需要牧草产业,而是草业无力支撑畜牧业的发展,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正好印证了此问题;农田的面源污染问题也呼唤引牧草入田,草业在农业和畜牧业发达的农区发展空间巨大。
孙娟教授深知若想在农区做好发展草业的工作,必须要勇于创新,必须使草业融于农业之中才能使草业发展有深厚的根基。因此,孙娟教授就坚守不让牧草与粮食作物争农田的信念,通过轮作、复种、混作等方式让草改良中低产田的土壤,让牧草作绿肥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通过种植牧草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孙娟教授团队发明的苜蓿田冬闲季复种冬牧70黑麦技术,使每亩地增产蛋白近30%,这相当于增加了近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而且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这项研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天道酬勤,孙娟教授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让小草扎根齐鲁大地,芳草碧连天,辐射带动了山东10万亩苜蓿和青贮玉米的发展,直接带动经济效益数以亿计。
孙娟教授深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肉蛋奶的消费量会逐渐增加,对传统粮食作物的消费会日趋减少,这些肉蛋奶大多来自食草动物。“在很大程度上,发展草业就是在增加粮食;同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也与发展现代化草业息息相关,因此高度重视草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孙娟教授在接受《大众日报》和《青岛晚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就像苜蓿对干旱有着极强的耐受能力一样,她对发展她的牧草事业更是有着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她要让小草的根在齐鲁大地越扎越深,越铺越广,充分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她铸就了草学团队创新之梦
作为山东高校的第一位牧草学博士,孙娟教授在青岛农业大学建设了全省第一个牧草学硕士点,建立了第一支草学团队。这些给孙娟教授带来的不是奥运冠军般的荣耀,而是巨大的压力。没有学生、没有试验田、没有实验室、没有专业课程、也没有学科支撑,这就是孙娟教授2005年到校后面对的现实。该怎么办?孙娟教授先申请了1.5亩试验田,没有实验室就把租来的地下室当作实验准备室、借用同乡的实验室开展工作;没有经费雇工就用工资支付;没有专业课就开多门选修课,没有学生就借各种机会向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宣传草学的重要性;没有学科就积极申请和建设学科。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孙娟教授认为只有建立一支精干的团队才有可能实现她发展草产业的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努力,组建了第一支草学团队,成立了经济草本植物应用研究所,为团队创建了校级交流平台;2010年,孙娟教授带领这支队伍进入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立了青岛农业大学唯一一个国家级试验站,为团队创建了国家级交流平台;2011年,成功建立了草学专业实验室;2012年,孙娟教授带领团队成功申请了草学一级学科。
这是怎样的一支团队呢?9个人中海外归国博士3人,教授3人,博士7人,来自5个学院。该团队承建了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试验站,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部西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岛市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经费400余万元,拥有核心试验田50亩,6个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5万亩,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及著作10余部。
勇于创新是孙娟教授团队业务扩展迅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比如,除了将牧草产业引入农田和畜牧业以外,孙娟教授还开创性地将草地与民航飞行安全联系在一起。2008年,孙娟教授在郑州机场提出了飞机场出现的“鸟撞飞机事件”是因为鸟类到飞机场草地进行觅食、栖息等活动引起的,建议飞机场通过对飞机场飞行区草地进行生态治理,切断鸟类的食物源、水源,破坏机场内及周边鸟类栖息地,进而减少鸟类前往的因素,实现生态控制鸟击事件的目的,得到民航界的认可。2009年孙娟教授就获得了河南省发改委的资助项目,在郑州机场开展了飞行区草地管理控制鸟类数量的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13年,孙娟教授在对首都机场、浦东机场、青岛机场、大连机场、天津机场评估过程中,提出了为增强机场鸟防工作的科学性应该引进草地生态学人才的建议,该建议被民航局认可并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发文执行。为此,孙娟教授成为了第一个进入民航界草业科学评估的专家,并开辟了让草业专业的学子们到飞机场就业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