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满城皆是C等级”背后有个需求论
时间:2014-03-17 03:00  浏览次数:

  据贵阳市卫生监督部门的数据显示,2013年,两城区有6225家餐饮店卫生达标。其中刚过达标线的有6117家(食品安全等级为C),据两城区卫生监督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早餐店、小餐馆能达到“B”的仅有一两家,但这并没有影响到这些餐馆的生意,市民仍将“好不好吃”放在选择首位。

  (据3月16日《贵阳晚报》)

  食品安全等级是量化分级管理的表现形式。在既有的制度安排中,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将餐饮服务企业的安全状况分成ABC三个等级,并根据所评级数采取不同的监管策略。对于消费者来说,食品安全等级也是判断安全性的最好标志。

  量化分级一套严格的标准,包括软硬件两个方面,在硬件方面有场地的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食品处理区地面与排水,餐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条件,还包括通风、采光、废弃物、仓库等各种设施要求。在软件方面,包括卫生的管理、人员的资质、原材料采购的管理等各个方面,若不加大投入就很难达到条件。而中小型餐饮店大多都是夫妻店或者个体店,投入有限难以达到条件,在安全等级上也就普遍偏低,“满城皆是C等级”也就不足为奇。

  食品安全的实现固然与行业的竞争、文明的提升、消费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但根本上还与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只有当消费者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支付保障食品安全带来的投入,才可能起到“用脚投票”的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绝大多数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等级偏低,但“好不好吃”依然是第一标准。专业化和安全性更高的餐饮企业,其收费也将更高,能否为消费者所接受,才是最为关键的“公众评级”。

  一个现象是,经济越发达、居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地方,餐饮服务企业的档次和水平也就越高,安全系数也更有保障。就如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洗脚上田之后,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才得以实现,从而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安全性不足的局面。具体到消费环节同样如此,只有当消费者有能力承受价格更高的就餐,并为提升安全的成本投入买单时,餐饮服务者才会对食品安全更重视,并加大软硬件的投入,整个行业的水平也才会整体提高。

  餐饮服务行业承担着就业和用餐两个方面的需求,这也给监管带来了难度。时下,包括小作坊、小加工点在内的“五小企业”,其整体安全系数都不高,但又无法全部取缔,跟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不足有很大的关系。食品安全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单腿走路,其安全的保障程度,跟社会的整体进步与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满城皆是C等级”背后有个需求论,加强监管的同时,实现其升级,还需要解决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上一篇:诚信经营,把产品品质放第一位   下一篇:幼儿园又陷“喂药门”症结何在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