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无采访不评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时间:2014-03-20 14:05  浏览次数:

□于宛尼 王洋

众所周知,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和生命。新闻评论是新闻性和政论性紧密结合的一种新闻文体。那么,如何确保甚至增强新闻评论的真实性呢?笔者以为,新闻评论首先还是新闻,写好新闻评论还需要采访。确保甚至增强新闻评论的真实性的有效方法是“先采访再评论,无采访不评论”。这样能确保评论选题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真知真解的基础上。记者写评论之前,多看、多听、多想,认真研究、细致分析,方可规避“一家之言”式的主观真实,以及避免“局部真实”“具体真实”等不客观的问题。

新闻评论的几类误区

新闻评论选题一般都涉及社会发展变革、公众关注焦点等宏大的主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是把握好新闻评论的一般要求。年轻记者由于阅历问题,难以一针见血地立论、辩证等,常常出现喜欢拔高的“升华癖”和过度阐释等现象。一事当前,总想着要对这件事赋予一些意义和光环,“体现了……”,“彰显出……”“意味着……”“象征着……”之类,仿佛升华得越高越能显示出事情的重要、越能显示出自己的水平,将不属于事物本身而纯粹是评论者个人立场的观念生硬地套到事件上,导致拔得过高、升华得过火。

还有的年轻记者写社论时容易陷入套路,认为好的新闻评论就是比拼阐释能力,谁能作出更新的、更高的、更宏大的、别人没有想到的阐释,谁的评论就更胜一筹,“就事论事”好像是浅薄、平庸的表现。其实,恰恰相反,在一窝蜂的追求深刻中,贴近事实本原的“就事论事”反倒是一种稀缺的品质。

阅历决定思想,年轻记者写社论有时会出现情绪有余,逻辑不足;可读性有余,说服力不足。表现之一,文章以情绪宣泄为主,没有明确或成熟的论点,论证过程不充分不能以理服人。年轻记者写评论时常出现为聊而聊、为侃而侃,叙事多过的问题,最终作者自己也形成不了一个观点就仓促结尾。“有趣好玩”固然重要,但须知新闻评论的生命之根首先是事实,而观点在其次。

新闻评论首先是一种新闻

现代媒体的发展,存在一种普遍趋势,新闻体裁之间的界限渐趋模糊。过去一般以为评论是主观的,消息、通讯才需要客观真实。

新闻评论的新闻性不是表现在提供事实信息上,而是体现在,基于事件相关事实的理性分析和对事件或者现象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的事实研判。它引导人们超越新闻中包含的事实信息,看到新闻背后更多的问题,提供一种有附加值的新判断,用观点完成新闻无法完成的任务,提起某个议程,从而推进新闻发展的进程。

社论等评论推重“文章合为时而著”,这个“时”,首先就是时效性。很多传媒人都认为,对媒体社论而言,争夺“眼球”就是争取舆论引导力,因此,巧妙借力热点事件展开有独到角度的讨论,比刻意避开热点、自搞一套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评论山西长治污染事件的《环保“最后防线”如何不失守》、评论地下水污染的《用法治向地下水污染宣战》、评论欧洲马肉风波的《食品安全呼唤“全球治理”》等,《人民日报》评论版在新闻事件成为社会热点的第一时刻即发表了评论。这种对热点新闻现象的关注,都是对新发生的新闻现象的剖析,时效性都很强,也属于新闻范畴的“新”。

回归新闻采访本质

正是基于包括社论在内的评论文章也是新闻的观点,年轻记者写这类稿件则应回归到新闻采访的本质上。

2011年2月,工人日报社策划了一组“用工难成因复杂化”调查报道,笔者是稿件主要采写人之一。该组报道刊发后,社会反响较大,评论部的领导深思后又让笔者写一篇社论。

说实话,接到评论部布置社论选题后,笔者总觉得作为一名年轻记者,难以站在很高的平台上,全面认识问题,分析现象。

评论需要经营:谋篇、布局、节奏、语言。观点新颖、见解深邃,即使修辞略显简陋、笔法略显稚嫩,有时甚至不必过多留意修辞,仍是可观之作。但观点不是凭空确立的,亦不可人云亦云;观点是新闻评论者凭借其思维能力在纷纭复杂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在习焉不察的思维范式中发现新思想的线索。还有写新闻评论,分析现象,解决问题是少不了的步骤。大量数据、个案支撑下的评论体裁文章,其确立的观点更具针对性,较强的现实意义。

2011年2月24日刊发了社论《别以笼统的“用工荒”遮蔽复杂现实》,其中观点独特新颖,论据扎实,文本写作平和又具有说服力。评论中的论据,既有采访获悉的,地方政府带着企业去招工时所遇到的招工人数与企业上报缺工不符的事例,中小企业财务数据,还有农民工等进城务工人员薪酬福利待遇的调查情况等。

上述案例的分析则表明,年轻记者写社论、评论时,即便无法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飞扬,但一切短板都可以通过采访弥补。

年轻记者通过采访,深入、全面地了解真相确立观点,不仅有观念,还有思想内涵;通过采访,在细微之处谛听时代的心音,在历史进程中作出富有远见的预判,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本报评论员”。




上一篇:新消保法实行首日 完美公司等单位联办“3.15”培训座谈会   下一篇:曲阜全民创卫 还市民蓝天白云重点治理黑出租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