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出去多进来少中国“移民赤字”严重 来源:上海东方高清
中新网3月31日电加拿大《星岛日报》30日社论文章表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面临移民问题的双重烦恼:本国人才与资金净流出状况经久不衰,外籍人士入境经商、从业并长期居留者也日多一日。中国由纯粹的移民输出大国,变身为移民目的国的趋势已显,但政府与社会皆未做足准备因应此中变化。
文章摘编如下:
根据月初官方的披露,目前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总数超过6000万人。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中国近二十年来在移民输出国排行榜名次的急剧上升,是民间智库报告中令人惊讶的849万人“移民赤字”。
这是大量中国人走出国门,另觅安身立命之所的生命印迹;而在中国本土,如今也有数以百万计的外籍人士工作、生活,许多人更试图在此定居,成为真正的“中国一分子”。这些外籍人士不仅来自中国的亚洲近邻、遥远的非洲国度,更有来自遭遇欧债危机袭击的欧洲国家国民;不仅包括中国政府引进的顶尖科技专才与投资者,还包括两手空空非法入境的底层淘金客。
一“出”一“进”之间,应和着全球化互融互通的时代鼓点。然而,由于接纳移民的大门长期紧闭,中国各级政府与民众,早已习惯一边惊呼国人移民他国的大潮势不可挡,一边固守“中国并非移民目的国”的思维定势。
但眼皮底下不断演进的现实,却一再提醒人们:中国正由一个移民净输出国家,变身为外籍人士心目中的移民目的国。相应地,中国当前的移民问题,也体现出明显的双重性:其一是如何避免人才与资金长期过度的净输出,而造成国内大量失血,危及经济与科教业发展;其二是如何对待如过江之鲫般进入中国的外籍淘金、创业人士,如何吸引中国急需的各类外籍人才应对全球竞争,又将如何因应由此带来的法律与管理问题。
前者,涉及社会状况的整体改善,不仅包括通过法制化与反腐等手段,构建廉正、透明、高效的政府,还包括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医疗养老、教育水平的提升,社会开放、包容、民主、自由程度的不断增强。后者,则关乎制度重构与观念转变。
中国的移民法立法进程延宕十年,至今未列入立法规划。作为吸纳移民重要步骤的绿卡制度的正式实施,则始于十年前颁布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但十年间,中国绿卡发放主要针对国家引进的高端人才或投资者,年均发放量仅两百余张,以致被戏称为“全球最难申请的绿卡”。
近年海内外吁请北京改变移民政策,吸引人才流入的呼声渐响,中国国侨办新近释出信号,争取放宽外籍华人申请中国绿卡的限制。这是官方针对侨界长期反映中国绿卡门坎高问题的正式响应,虽不乏春意迟来的遗憾,仍为部分长期奔波于入籍国与母国之间,困扰于居留及身分认同问题的华人,带来萌动的希望。
但面对中国人才与资金净流出日益加剧的现实,不少学者仍认为,即便北京很快放宽外籍华人申请绿卡的条件,也仅是针对外籍华人这一特定人群,不足以全面因应全球人才、资金争夺战的挑战。
中国绿卡不仅发放范围过窄,申请门坎也过高,条件繁多,不少规定却语焉不详。另一方面,绿卡含金量不高已屡遭诟病。官方2012年底宣布给予绿卡持有者准国民待遇,但许多外籍人士持绿卡到银行、证券公司、酒店、机场等处办理业务或消费,仍不时被拒或遇阻,凸显社会对中国绿卡的认受度严重不足。开门接纳优质外籍人士永久定居甚至归化,不仅是衡量一国开放度的重要指标,于一国发展有利,也被视为彰显国家气度与胸襟的自信之举,更能通过加深民间经济、文化等交流增进国家间的交往与互信。
唐朝诗人王维曾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精彩句子,形象描摹出大唐海纳百川的恢宏气象。中国的广州、泉州等地,至今仍保存有唐宋时期异邦民众在华定居形成的“蕃坊”与“藩客墓”。当前外籍人士叩关中国,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时代潮流所致,且看中国政府与社会如何转变观念,调整策略与心情,做出利人利己的应对。
(原标题:华报:成为移民目的国 中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