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是一国旅游业的三大分支。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内旅游和出境游持续增长,而入境游则呈现出停滞,甚至下滑的态势。
入境游为什么会不增反降?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我国十强入境游旅行社之一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入境游旅游部总经理韩育峰。
记者:近期多个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入境游呈下滑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韩育峰:客观上讲,近年来,外国人对到中国旅游的热度的确有所减退,导致我国入境游的增长停滞或下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上升了30%,而近些年欧美经济下滑,欧美游客的收入和可支配的现金没有增长,只能“量体裁衣”“看菜下饭”了,压缩了在中国旅游的时间。汇率上升还使得中国的旅游价格上涨。我国周边的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也使我国入境游客人流失了一部分。
第二,近年来,我们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治安问题,以及一些媒体和自媒体对国内相关事件的放大宣传等,也影响了老外来华旅游的意愿。
第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来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对刚刚打开开放大门的新中国充满了好奇。来中国后,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与自己国家差异很大,经过口碑相传,大量的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如今,差异逐渐缩小,外国游客的兴趣就不大了。
记者:有专家认为,入境游下滑还与我们的入境游产品老旧,跟不上潮流有关,您对此怎么看?
韩育峰:事实上,多年来,我们的主流旅游项目基本没什么变化,比如到北京旅游(000802,股吧),天坛、故宫、长城、十三陵、颐和园等景点,75%的中外游客都会去,其余的应该是已经去过了的,这与我们在其他国家旅游是一样的。例如你去法国巴黎,肯定把卢浮宫、埃菲尔铁塔作为必游地。
我认为,我国入境游的旅游产品已经得到了充分开发,种类也极大丰富。例如,一些军事禁区,包括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在都可以去参观了。对于那些有深度游需求的游客,一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也在不断涌现。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老外以前对中国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口碑、电视和报纸。如今,他们可以自己通过网络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古老的东方已经不再那么神秘,他们对中国的好奇心没那么大了。
记者:入境游下滑是否与国内各方对入境游重视不够,以及市场无序竞争有关?
韩育峰:入境游是国旅的传统业务,在内部结构上,入境游的位置还是比较重要的,基本上可以占到半壁江山。但近年来,国内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私人经营的小公司,经营成本低,经营活动不规范,导致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这些小公司推出低价团、零负团费等,靠购物来补贴,致使一些老外对中国旅游的印象不太好,不太愿意来了。另一方面,在我国传统的入境游经营模式下,境外旅行社处于主导地位,获取大部分利润,境内地接社处于产业链末端,利润较少,所以对入境游的热情并不高。
从国家层面到地方旅游局,对入境游的重视程度比以往也有所下降,很多旅游局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出境游上。很多境外的旅游局在中国加大旅游推广力度,很多国家,乃至州、市都在中国设立了旅游推广机构,而且投入都来自政府。
相比之下,我国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旅游业的扶持,强化旅游局的定位,促进行业的发展。
记者:国旅在拓展入境游市场方面有何做法?
韩育峰:总体来说,国旅的入境游业务也正受到上述一些因素的影响,但通过多元化经营,国旅的入境游销售情况将慢慢改善。接下来,国旅将在市场投入和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有一些新研发的旅游产品,我们也会积极地推荐给游客;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利用一些新兴的旅游推广方式,比如开发网上销售、OTA等渠道,使客人能更便利地获得资讯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