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针对医生的暴力事件频发,而在香港却极少有“医闹”出现,民调显示,香港市民对香港的医疗制度最有信心,信心指数高达72%。
号称“世界最好”的香港医疗是值得我们参照的一面镜子。借鉴香港的经验来解决医患矛盾,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改善公立医院诊疗条件,增加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另一方面,医疗机构须切实提高医疗质量,改进服务态度。此外,建立一个超脱于医院系统的第三方调处机构也尤为重要,让患者的投诉能得到及时处理。
关爱“留守儿童”
自2008年起,香港社会福利署就已斥资4500万港元推行“社区保姆计划”,针对6岁以下的幼儿,为家长提供弹性的幼儿照顾服务,让幼儿得到妥善照顾,避免因为被独留家中导致意外受伤等。,该试验计划最初是在香港的东涌、葵涌等6区试点推行,由6家社福机构负责,机构需招募训练妇女成为小区保姆,每小时向家庭收费10港元至20港元,以支付小区保姆费用,有困难的低收入家庭可获豁免。
截至2010年12月底,该计划已经惠及10616名香港儿童。当中半数来自低收入家庭;六成属单亲家庭,也有不少家庭是新来港人士或跨境家庭。香港社会福利署表示,2011年底前,此计划已扩展至全香港18个区,而可提供的服务名额也将由最少440个大幅增加六成至最少720个。
食品安全监管
香港成立单独的食品安全中心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监管以来,成效显着。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在食物环境卫生署下单独设置,专门负责食物监察、管制、风险评估等事宜。食物安全中心下设有三个部门,分别为:食物监察及管制科、风险评估及传达科、食物安全中心行政科,从人员的分布来看,大部分工作人员都分散在各个管辖区域,具体负责这些区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监管工作。
食品安全中心的组成人员一般具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均是化学、生物、医学等各个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具体包括公共卫生医生、护士、兽医、卫生监察员、化验师、营养学专家、食物生物科技专家以及食物毒理学专家,等等。目前香港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涉及诸多领域,其中包括《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等等。且在法律责任方面,规定非常严格。其中明确规定,任何人士售卖不适宜人类食用的食品则属犯罪。
“前店后厂”模式
CEPA实施以来,香港大力推进“前店后厂”式发展模式,将增加值较低的生产工序迁移至内地和发展中国家,而专注于管理及相关生产支持性服务,在贸易、航运、融资和其他专业服务方面创造了大量需求,提升了香港的服务业层次和竞争力水平。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一般不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业市场发展,而是依靠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和众多行业协会、同业组织,来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在香港,律师、医生等行业受人尊敬,他们的专业服务水平是社会公认的。这些行业是不允许做广告的,做这样规定的前提是,只要拿到了政府颁发的医生、律师执业牌照,他们的基本专业水准就是可以预期的,是没有分别的,人们不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去分辨谁的服务好谁的服务坏,而广告则会干扰人们的判断。
(本文由:Echo信息聚合中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