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新年伊始,温州公布了入选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9项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其中,就有汪式鱼饼制作技艺。温州“永高鱼饼”品牌创始人汪和钧还清楚记得,那天在专家评定组前展示技艺的场景——65岁的他在众人前挽起袖子,用手将一堆绞碎的鮸鱼肉、山粉、肥肉用力地搅拌揉捏,直至鱼饼的“劲道”恰到好处时再放入蒸锅。端出品尝时,无人不称赞。
汪式鱼饼三代相传。汪和钧的爷爷和爸爸,当年就在温州永强一带摆摊卖鱼饼;汪和钧早年在匈牙利的温州餐馆当厨师,其手工鱼饼也是一绝。回温后,他耗费10年摸索规模化生产鱼饼的方法,并于2008年创办了第一个鱼饼品牌——“永高鱼饼”。此后,鱼饼的身影不仅出现在菜市上,也进入了超市、商场、专卖店中,成为母亲给远方的孩子寄出的“乡愁包裹”中的成员之一。
2013年,“永高”、“炎亭渔夫”等数家温州鱼饼品牌研制出可以随身携带的鱼豆腐、鱼板烧等鱼饼类零食,并在实体、网络销售中创造了骄人业绩。鱼饼,从此不再专属于餐桌,成了可以随身携带的“温州味道”。
10年砥砺
家常鱼饼变品牌
年关将至,市区车水马龙的下吕浦温迪路口, “永高鱼饼”专卖店门口挂起了红灯笼。近五六年来,“永高”、“强能”、“炎亭渔夫”等企业先后开始了温州鱼饼产业化之路。做品牌定位、投放广告,进超市、商场,开专卖店,市场热闹非凡。和此前已经火热的温州鸭舌一样,鱼饼成了温州特产产业化的一个新的榜样。
民间作坊制作的鮸鱼饼20元一斤,一旦“登堂入室”,做成了品牌,零售单价就上升到一斤60元。即便价格不低,购买品牌鱼饼的人依然不少。记者在“永高鱼饼”下吕浦专卖店蹲点一小时,先后有四五批客人前来选购。一位潘女士买了两包礼盒,作为送给外地朋友的伴手礼;一位王先生买了一小包,称想换换口味。
在温州永高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华盛的童年记忆中,鱼饼的味道,就是爸爸的味道、过年的味道。
汪华盛的孩提时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父亲汪和钧和《温州一家人》中的主人公一样,成为温州闯荡外地的供销大军中的一员。平时在外推销货物,等到过年时,父亲回到家,总会做不少鱼饼,分给亲戚朋友吃,大家都称赞父亲的手艺好。上世纪80年代末,汪和钧到匈牙利的一家温州餐馆当厨师,鱼饼就是他的一道拿手菜。
1993年回温后,汪和钧创立了食品企业,做速冻食品。但他内心有个夙愿,就是想将家乡特有的鱼饼做成产业、做成品牌。但是,鱼饼一直以来是手工制作,变成流水线上的商品后,如何能保留原来的口味,成了一道难题。汪和钧前后花了近10年时间反复试验各种食材的配比,改进机器设备。2007年,大批量机器制作的鱼饼终于在口味、保质期等各方面通过了测试。儿子汪华盛记得,当时从厂里冷库中运出父亲10年来的“试验品”,足足用拖拉机运了7整车!“现在‘永高鱼饼’的口味,就是爸爸那10多年的心血。”汪华盛说。
此后,“永高鱼饼”放弃了其他速冻食品业务,专注做鱼饼,产品有鮸鱼饼、墨鱼饼、真空鱼饼等等,并获得了省、市农博会的不少殊荣。目前,“永高鱼饼”的年产值近2000万元,在省内开有13家专卖店。
过去一年
鱼饼产业走出温州
一盒冷冻鱼饼,最长可以在泡沫盒的保温层下,在常温里呆上两三天而不变质。
“鱼饼是好吃,可是需要冷藏。要是出国想带着,就不方便了。”不少这样的反馈传到汪华盛耳边时,一个做鱼饼衍生零食的念头就升了起来。2013年,用鮸鱼、豆腐、卤酱汁调制成的“鱼豆腐”投产,成为“永高”的第一款鱼饼衍生零食。
事实上,不仅是“永高”,“炎亭渔夫”、“强能”等诸多温州鱼饼品牌都在去年加大了相关休闲食品的开发。
“温州的市场份额毕竟有限。要走出温州,鱼饼就要改变只是餐桌产品的单一功能,走精细加工之路,研发出口味多样化的产品,让产品适合休闲、旅游等各种场合。同时,要发展网络营销,让网络帮助产品迅速走出温州,拓展外地市场。”温州炎亭渔夫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恩苍表示。
去年,“炎亭渔夫”发展了2100多家淘宝卖家帮忙销售其产品,并把重心放在了鱼豆腐、鱼板烧等休闲食品的开发上,创下总销售额超亿元的骄人业绩。
“但也必须注意的是,消费者对于休闲食品的口味,可能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推出合乎大众口味的新产品。”汪华盛说,鱼饼企业“两条腿”走路是最稳当的。一方面,鱼饼作为传承了上千年的传统食品,客户群稳定,但增长有限;而衍生出的休闲食品,虽然有一定的市场周期,却能带着温州鱼饼走出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