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动态 >
攻坚涉深水 改革马蹄疾
时间:2014-03-08 10:10  浏览次数: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论述令人振奋。记者采访了四位代表、委员,请他们介绍了在各自工作领域中深化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打造审批制度改革“升级版”

 

——访天津市副市长宗国英代表

 

本报记者 陈建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天津市副市长、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代表说,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是用“行政体制改革”引领各个领域改革的点睛之笔。

 

    记者:滨海新区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做了哪些工作?

 

    宗国英代表: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承担着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任务。去年以来,以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为核心,滨海新区先后三批次承接89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与此同时,滨海新区清理审批事项,划分审批权限,并清理规范新区和各功能区管委会审批事项,减少比例为69.7%。经过不断探索完善,滨海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已由政府刚成立时的“一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发展到现在的“一口式”服务,行政审批申请要件数由原来的平均7.4个减少到现在的平均5.18个,减少比例约为30%;平均办结时限由8.75天压缩到5.74天,提速34.4%,滨海新区已成为天津市审批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记者:改革的深化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滨海新区有何打算?

 

    宗国英代表:我们眼下正在滨海新区打造审批制度改革的“升级版”,即将成立的行政审批局将原归属于19个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连同相关编制、人员整体划过来,其职能设计总体框架是打造“车厢式”审批服务模式,建立网上办事大厅“直通车”办事渠道。具体来说,滨海新区力求在以下方面取得创新突破:一是建立最便捷的审批备案制度;二是建立最健全的审批信用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一口式”服务模式,加快企业办事流程;四是建立企业投资项目“一体化”审批方式;五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一条龙”办理机制。

 

简政放权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

 

——访四川省德阳市市长陈新有代表

 

本报记者 危兆盖 李晓东

 

    近年来,四川省德阳市坚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行政效能。因此,德阳市市长陈新有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相关论述感触良深。

 

    记者: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着力点在哪里?

 

    陈新有代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政府工作报告从任务、路径、目标等方面对如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等论述简明精详。我认为其中的关键就是“简政放权”四个字。

 

    记者:那么,简政放权如何取得实质性进展?

 

    陈新有代表:各级政府行政权能太宽泛了,只有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才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步伐,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简政放权,必须坚持“应减必减、该放就放”的原则,一是要精简行政审批,二是要创新审批方式,三是要延伸审批服务。

 

    记者:在简政放权的改革实践中,德阳市做了哪些探索?

 

    陈新有代表:精简行政审批,就是要下大力气压减审批事项。例如,德阳审批项目由2001年的985项减至2014年的136项,精简率达86.2%。同时,采取职能整合、机构归并、人员调剂的办法,减少审批环节,把32个部门148个科室的审批职能,整合为32个审批科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创新审批方式。譬如德阳建立了“一窗受理、分段审批、限时办结、流程监管”并联审批和“一窗式”全程代办投资项目推进机制。延伸审批服务,把审批服务延伸到基层单位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层面。德阳建立了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窗口柜台和互联网两套政务服务体系,在四川率先实现所有农民、居民免费法律服务100%全覆盖。积极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集中交易、流程式分段管理,确保交易公开透明、相互制衡。

 

转方式 调结构 促升级 要质量

 

——访河南省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代表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记者采访了河南省焦作市委书记孙立坤代表。

 

    记者:转型升级焦作走过怎样的路?

 

    孙立坤代表:由单一煤炭向传统工业转型,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由发展旅游业向第三产业全面繁荣转型,由二、三产业转型向一、二、三产业和城市全面转型,四次变迁中,焦作市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实施的全面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已经迈向新格局。

 

    记者: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新优势有哪些?

 

    孙立坤代表:郑焦城际铁路今年年底通车,桃花峪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今年汛后通水,城市水系建设顺利推进,焦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伴随连续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工业产业呈现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铝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保障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96%以上。《云台山服务标准》成为国家景区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由景区编制的国家标准。十大文化旅游园区、高端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以及传统商贸业和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记者: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

 

    孙立坤代表: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是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要求。在河南率先实施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创新券”,打出了科技创新驱动新的“组合拳”,十大建设开启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美丽焦作开始布局1个核心城市、4个城市组团、8个功能区、20个中心镇的城市转型,占公共财政支出72.8%的民生支出,通过民生工程惠及百姓。

 

加快老年护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访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尚红委员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石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老龄事业。调查显示,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呈年均100万人的态势增长,并将持续到2025年。届时,失能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如何解决他们健康服务的需求问题?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尚红委员。

 

    记者:失能老人、慢性病老年人在养老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尚红委员:失能老人、疾病恢复期或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是长期护理的主要需求者,他们急需简单的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迅速上升以及我国家庭结构逐步小型化,出现越来越多双老人家庭和空巢家庭,护理费用也急速增长,给老年护理带来很大的挑战。由于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只能覆盖医院治疗和住院护理等费用,并无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记者:高费用对于一般家庭是个难题,怎样能减轻老年人的负担?

 

    尚红委员:建全老年护理服务保障体系。发改、人社、卫生等部门应该联合开展长期护理服务成本核算专项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护理收费定价标准,并将收费项目纳入社会保障范畴。设立长期护理保险,明确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模式、运营管理机制和监管体制,并将其纳入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形成长期护理服务制度,与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一起构成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

 

    记者: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从何而来?

 

    尚红委员:开发各种商业护理保险,为特定老年人群长期护理提供资金保障,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美国的老年养老保障系统就是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合作,主要通过医疗照顾制度、医疗补助制度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美国65岁以上老人提供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服务。

 




上一篇:马国权委员:支持宁夏发展清真产业   下一篇:中粮,第五大国际粮商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