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头的记忆 郭红解 那些年,罐头是稀罕物,寻常人家平时是不会购买消受的,只有到逢年过节,才会精心挑选几听午餐肉或五香凤尾鱼,不是自己吃,而是寄给远方务农的儿女。 1968年初冬,我分配在益民食品一厂罐头车间当工人。罐头产品,是当年益民一厂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车间平时分甲、乙、丙、丁4个班,甲、乙两个班主要生产肉类罐头,丙、丁两个班主要生产水果蔬菜类罐头,忙时还要开出第五班。为了就近取材,上世纪60年代后期,厂里还在嘉定县南翔镇建造了果蔬罐头车间,我在那里工作了七八个年头。那时,厂里在市郊有罐头原料基地,记得嘉定县的南翔、马陆、封浜、外岗等处有蘑菇原料基地,春秋两季,厂里定点收购那里种植的蘑菇。蘑菇种植受温湿度气候条件影响很大,厂里生产也要“靠天吃饭”。遇到适宜的气候,出菇量大为增加,源源不断运到厂里,而当天收购的鲜菇,必须当天加工成罐头,到最后一听罐头滑下流水线,已是次日凌晨了。 上世纪70年代,黄鱼、带鱼这些以前寻常的鱼类资源下降,水产市场上出现了市民陌生的马面鱼,俗称橡皮鱼。经剥皮后,鱼肉洁白。这种外观难看、营养丰富、价廉物美的马面鱼还成了罐头原料,制成了熏什鱼、红焖鱼。西瓜酱罐头的主要原料不是瓜瓤,而是内皮。那些年上海街头有一道奇特的夏景:一些食品店外排着手拿各色钢精锅的长队,里面工作人员将一个个硕大的厚皮西瓜去皮、切开、挖瓤、过秤,把红的瓜瓤出售给顾客,把白的内皮留作罐头原料。内皮运到厂里,经处理绞碎,在糖浆中软化浓缩,制成清香甜蜜、带瓜粒状的西瓜酱罐头,远销到中东国家。这种厚皮西瓜是厂里让市郊农村“定制”的。 那时厂里主打的罐头品种有午餐肉、青豆、蘑菇、番茄酱,常年生产的还有火腿、猪肝酱、西瓜酱、红烧扣肉、茄汁黄豆、油焖蚕豆、糖水桃子等罐头。有种很少生产的菜包菜罐头,卷心菜叶中包以香菇、土豆丁、茭白丁。罐头生产是流水线操作,一般要经过领料、处理、预煮、装罐、称重、加汤、真空封罐、杀菌冷却、揩听堆桩、包装成品等工序,午餐肉罐头生产还有拆骨、腌制、调味、搅拌等工序。罐头食品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因为食物在真空和无菌状态下,可以最大限度保存色、香、味,并保存很长时间。在食品厂工作吃福不浅,罐头原料的下脚和外形有瘪、质量不变的罐头食品(胖听不能吃),制成了食堂里的佳肴:五香鸭头颈、红烧软骨、青豆火腿、清炒蘑菇,常令外人羡慕不已。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展出了19世纪初法国人阿佩尔发明罐头的图片。1795年,法国陆军因战争给养出现问题,法国政府组成食品研究委员会,用12000法郎的巨额奖金,征求一种长期贮存食品的方法。糕点师阿佩尔经过10年努力,终于制作成功世界上第一批罐头食品。1906年创建的上海泰丰罐头食品厂,是我国第一家罐头食品企业,该厂罐头1911年参加意大利都灵博览会获得优等奖。上世纪50年代后,上海罐头食品逐渐形成益民一厂、梅林罐头食品厂、泰康食品厂三足鼎立的态势,如今主要靠梅林厂独撑市面了。而当下在欧美国家的常用食品中,罐头占了近四分之一。树叶罐头、疗效罐头、米饭罐头、点心罐头、自熟方便面罐头等形形色色的新颖罐头相继问世,小包装、易携带、好开启的塑料软包装正在取代难以开启的玻璃瓶、马口铁罐头,罐头食品呈现出餐饮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