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后漯河的发展稍有懈怠,就会被标兵甩得更远、被追兵赶上来。
站在漯河看漯河。漯河自1986年区划调整以来,历届漯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漯河市人民居弱图强、攻坚克难,使漯河这座小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漯河市生产总值由1986年的11.8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861.5亿元,增长了72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986年的9322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53.9亿元,增长了57倍;城区人口由1986年的10万人增加到现在的71万人,建成区面积由1986年的12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72.6平方公里。尤其是沙澧河两岸的开发改造,极大地改善了漯河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在豫中南地区独树一帜;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可口可乐、嘉吉、统一、旺旺等国际著名食品企业的引进入驻,提升了漯河作为中国食品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别是双汇集团去年成功收购美国最大的肉制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肉制品企业,轰动世界,被省委、省政府列为2013年影响河南的10件大事之一。这些令人鼓舞的成就,是漯河人的骄傲和自豪,是给漯河人正能量的源泉,我们应该增强自信。
从今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漯河市经济运行是健康的,平稳开局,总体向好。漯河市完成生产总值234.1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比去年同期前移8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6.9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去年同期前移8位;固定资产投资66.4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居全省第14位,比去年同期前移4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9.7%,增速居全省第8位,比去年同期前移2位;税收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21.7%,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5.5%,居全省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居全省第6位;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增速居全省第5位;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同比增长66%,增速居全省第1位。全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下行压力,去年全国GDP增速为7.7%,今年第一季度增长7.4%。漯河市去年GDP增速为9.4%,今年第一季度为9.7%,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漯河市经济运行稳健上扬。
跳出漯河看漯河。站在全省看漯河,我们有差距、有短板、实力弱、体量小,尤其是县域经济差距较为明显。
对此,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与先进比,承认差距、缩小差距,努力迎头赶上。
省委、省政府对漯河的过去,我觉得是两个字———肯定,上世纪90年代,省里把漯河定为内陆特区,让漯河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对漯河的现在和未来,我觉得是6个字———鼓舞、加压、给力。前几年,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漯河和黄淮四市一组,自前年开始,改为与许昌、平顶山、南阳一组;去年省里根据人均生产总值将各省辖市分为三类,漯河和许昌、新乡、安阳、鹤壁、平顶山6个市列为二类市,并且在二类市考核排序中,漯河市名列第一。今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各市的发展定位,把漯河与许昌、开封、新乡、焦作列为一类,与郑州市融合式发展。这些都可以看出,漯河虽小,但在全省全局中的位置重要,省委、省政府对漯河寄予厚望。原省委书记徐光春视察漯河时指出,漯河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省委书记郭庚茂提出,漯河要在河南新一轮改革大潮中走在前列。这种期望,也是我们的希望所在。我们既要看到差距和不足,增加压力感,更要看到成绩和优势,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
二、克难攻坚,重点突破,推动漯河发展迈上新台阶
漯河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绘就了漯河到2020年的发展蓝图和奋斗目标,就是要把漯河建设成为“一区两城一中心”,“一区”即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两城”即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和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一中心”即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为了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一任接着一任干。去年,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强力实施六项重大攻坚任务,实现漯河发展的新突破。我感到漯河发展的方向非常明确。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漯河市的经济工作怎样把握、重点怎么推动,的确是关乎漯河发展全局的大事。今年,漯河市经济工作的基调是稳中求进、进中提升,这里面的关键是提升。既要提升质量,也要提升速度;既要提升总量,又要提升优化经济结构和层次。通过经济的整体提升,保持漯河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那么,经济发展的总体方略是什么?工作中应着力推进什么呢?从漯河市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的结构是12.5:67.8:19.7;从三次产业的占比看,一产适中,二产偏大,三产过小。经过第三次经济普查,可能三产的占比要有明显提升,但我觉得不要过于苛求这一比例,全国宏观经济注重三次产业占比,而一个市、县的经济是注重看实际效果,从实际出发看待这一必然的历史阶段,通过实际工作,逐步调整优化。
所以,漯河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方略是:做优一产,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做强二产,增强漯河经济发展的实力;做大三产,提升漯河经济的整体水平。
做优一产。重点在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抓好3个十万亩方高标准粮田建设、确保粮食增产的同时,注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和保证粮食安全并举。这些年漯河市在抓高标准粮田建设上,投入大、效果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温家宝总理曾亲自到舞阳泥河洼16万亩高标准粮田视察。
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上,我们也培育出了一批典型。如漯河市天种畜牧有限公司、漯河市万昌牧业有限公司,公司场区闻不到传统养殖场里臭气熏天的异味,都是通过管道把动物粪便排到封闭式的沉淀池,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沼液用来浇地。这两个公司都流转了周边农民不少土地,农民不仅每亩可以收到800—1200元的土地租金,而且还被雇佣在自家土地上工作,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适度规模经营。特别是万昌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高档肉牛养殖、繁育、有机农作物、优质小麦种植、青储玉米种植、生态农业观光为主的企业。流转土地6000多亩,分为有机果木蔬菜种植区、中草药种植区、休闲农业观光区、高档肉牛养殖区四大功能区,目前公司存栏肉牛2380头,效益很好,发展势头强劲。我觉得现代农业就应该像这些公司,通过与大专院校、大公司合作,提高了种植养殖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升了公司效益。适度规模经营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漯河市流转土地超过了100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43.7%,居全省第3位。漯河市流转土地500亩以上的有179户,39个乡镇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万亩,11个乡镇土地流转面积超过2万亩,通过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提高了土地经营效益。比如,临颍县种粮大户贺金海建设的绿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已流转土地5300亩,与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高等院校合作,种植优质小麦、玉米以及葡萄、苗木花卉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漯河市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示范基地之一。这些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雏形,一定要继续培育、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