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基金会透露,该基金会已经接到 152 宗关于食品安全不达标、品质堪忧的相关投诉,其中食物内有污染的投诉案最多,污染物包括头发、指甲屑、蟑螂、福尔马林、硼砂以及外包装破损导致袋内食物受到外界污染等,同时还存在食品标签不正确、广告过于夸大其性能等。
消费者基金会加强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项目协调人帕春昨天( 19 日)表示, 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 12 月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共接到 152 宗来自 10 个府治民众的投诉,中心将投诉案分为 10 类,包括食品化学污染 31 宗、食品外包装破损及质量不达标 29 宗、食品标签不正确 28 宗、食品或保健品违法广告 22 宗、续售过期食品 14 宗、消费者食物中毒 13 宗、价格过高或不按照标价收费 8 宗、食物在保质期内腐烂 3 宗、制造和生产过程不卫生 2 宗以及反复使用食用油煎炸食物 2 宗。
帕春表示,食物受到污染问题主要体现在发现各种污染物,例如头发、毛发、指甲屑、蟑螂等,或者食物出现异常例如沉淀、发霉以及发臭等。同时还发现添加化学物质例如福尔马林、硼砂等,常见于盒装牛奶内的白色块状物质以及婴幼儿奶粉中的不明物质等。
帕春指出,消费者基金会将于今天( 20 日)下午 1 时与 10 府治消费者联盟代表,共同会见食品与药品委员会秘书长,以就解决食品安全 4 点重要议题做出讨论,包括: 1 、加强政府与民间社会之间就建立保护消费者机制的实质性互动; 2 、完善食品营养标签政策,按照食品营养程度采取绿色、黄色以及红色标签加以区分,以取代只有 GDA 一种标签的方式; 3 、严格遵照 1979 年食品安全法执行; 4 、修订新的食品法律,增加处罚力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