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国际研究小组日前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发表了《反刍动物、气候变化以及气候政策》文章,称当今的气候变化人员没有对与畜牧业相关的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给予太多关注,为缓解气候变暖,非二氧化碳类的温室气体也应当减少排放。
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与二氧化碳相比,释放的热量远超后者。因此,在考虑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的同时,需要减少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
俄勒冈州立大学林业学院教授威廉?瑞普(William Ripple)和来自苏格兰、奥地利、澳大利亚以及美国的专家们一起开展了这项研究。瑞普表示,因为地球气候可能已经到达重大气候变化的一个临界点,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来缓解。人们显然需要通过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燃烧,来达到减排的目的,但人们同样需要减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降低达到临界值的可能性。
甲烷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危害性更大,而美国甲烷危害程度远超预测值。与人类有关的甲烷资源来源,大部分来自反刍动物(牛、绵羊、山羊和水牛)和化石燃料的开采及燃烧。
研究人员表示,减少甲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全球反刍家畜的数量,尤其是牛。与非反刍动物如猪和家禽不一样,反刍动物在他们的消化系统产生丰富的甲烷。生产同样单位重量的产品,牛羊产品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比生产富含蛋白质的植物食品,如豆类、谷类或豆制品,排放出来的温室气体高19至48倍。
反刍牲畜的数量在过去50年增加了50%,现在地球上约有36亿的反刍家畜。全球约有1/4的陆地面积用于放牧,且牲畜大部分是牛、绵羊和山羊。此外,耕地面积的1/3用于种植牲畜的饲料作物。减少反刍牲畜数量可以显着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会减少种植牲畜的饲料作物。
本次研究的另一作者奥地利社会生态研究所的赫尔穆特?哈博尔(Helmut Haberl)说,减少反刍动物的数量可能会在短期内实现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但是具体的实现方法将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研究的另一作者阿伯丁苏格兰大学的皮特?史密斯(Pete Smith)认为,减少反刍家畜的数量可能对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水质、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带来额外的好处。农业研究人员也在研究通过改善动物遗传学以及在消化过程中能抑制产气等方法来减少甲烷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