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标示转基因的公投
时间:2014-01-11 22:54  浏览次数:

    中国的转基因,总是不缺乏新闻。最近,崔永元自费前往美国考察转基因就是其中之一。小崔这次的考察,成果之一包括发现“美国人稀里糊涂地吃了17年转基因,根本不是放心地吃。”

    正巧,就在小崔在美国考察期间,美国西北部的大州华盛顿州继去年加州之后,在 2013年11约6日轰轰烈烈地举行了是否强制标示转基因食品的全州公投。如果说平常,大多数美国人如中国人一样,搞不清楚转基因是怎么一回事,也正如同地球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清楚自己吃的食品是否是杂交方式生产,公投则本该创造了一次机会,让参加公投的人民头脑清醒一回。

    但,像加州53%的居民在公投中反对标示转基因一样,在投票日到来时,55%的华盛顿州选民投票反对标示转基因,继续保持“糊涂”。

    那么,何以参加公投的美国人会大部分选择放弃知情权、反对支持标示转基因呢?美国民众的选择是否是被利益集团绑架了呢?

    美国自1996年大规模销售转基因食品以来,一直按照食品与药品监管局(FDA)的规定,不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FDA认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转基因产品在营养、安全、存储等各个方面与常规食品不同。

    在支持转基因的人看来,两次公投的结果肯定了FDA的结论,是科学与理性的胜利,而在反对转基因的人看来,这是金钱的胜利。的确,2012年的加州公投,生物技术和其他食品工业投入了4000万美元(赞成标示一方的赞助费用为将近1000万美元),2013年华盛顿州的公投,前者则投入了2100万美元。

    反对强制标示提案的一方确实大打广告攻势,除了传播不需要强制标示转基因这一美国科学界的共识之外,还计算了如果强制标示转基因,将会在产品的生产、包装、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增加成本,最后这些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正像有机农业的较高生产成本,最终会转换成较高的价格一样。据一种估算,对所有转基因产品进行标示,最终会让每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每个月多花400美元在食品上。

    2012年在加州投票前夕,代表美国科学共同体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发表了关于转基因食品标签的声明 ,声明指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实验才获得批准,至今没有任何可靠的科学证据表明这些已经获得批准的转基因食品比其他食品具有更大的风险,如果强制标识将可能导致消费者误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害。

    最终,大多数知情了的加州居民、华盛顿州居民在公投中选择了“放弃”知情权,“继续糊涂”。

    在这种情况下,说民意是被金钱收买多少有点一厢情愿。首先我们看到,选民们是在政府权威、科学结论和信息覆盖的多重作用下,选择不强制标示的。多次民调显示,美国人有80%相信FDA在判断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上的权威性。其次,包括加州和华盛顿州标示转基因提案在内的美国各地多次要求标示转基因的运动,背后也都有有机农业生产商的支持。部分上是由于价廉物美的转基因食品不被标示,美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一直不尽人意。据美国农业部的数字,在美国市场上,有机农产品经常比包含转基因的普通农产品贵上两三倍。有机食品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约4%。

    第三,公投结果其实只是美国主流民意的一个影子。因为从2011年底到最近,美国已经有20个州的议会在讨论有关标示转基因的法律提案,但除了美国东海岸富裕小州康涅狄格和东北角人烟稀疏的缅因州通过了实际上不可能执行的标示法案以外,这些法案在其他各州无一通过。而康涅狄格标示转基因的条件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东北部8个州中的其他四个州通过类似提案,且这些通过提案的州的总人口超过2000万,本州将开始执行这一决议。”想让东北部人口最多的两个农业大州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通过这个标示法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没有这两个州通过,康州和缅因州的标示法案不过是一纸戏言。

    最后,认为支持转基因、反对强制标示的一方钱多就“强奸了民意”,这种看法更是完全低估了普通消费者或选民的智商。假如加州和华盛顿州的选民认可转基因是不安全的,仅仅是因为怕多花标示造成的额外支出而选择反对标示提案,那不就等于说,加州百姓明确承认自己命贱,为了节约一点钱而甘愿让自己吃下转基因“毒食”么?

    实际情况是,这两个州百姓的智商没有那么低。他们大多数人选择投票反对标示转基因,是因为像在美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通百姓相信政府和科学界对转基因安全性的权威结论。(财富中文网)




上一篇:《食品安全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下一篇:海利尔“转身向蓝”研发海洋生物源农药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