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寒风,挡不住市民对“济南2014”的关注和期待。11日上午,在济南报业集团会议室,济南时报“群众论坛”第六期“两会版”如期举行,现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
时报1月11日讯 (记者曹莫 陈彤彤 实习生戚本英)本次论坛在市两会期间举办,就是为市民与两会代表委员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使群众诉求能更快、更直接地得到反映和落实。市政协常委、市青少年宫高级教师孙建军,市政协委员、建行铁路支行风险经理张峰,市人大代表、省立医院西院原党办主任梁凡,市人大代表、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傅强,市人大代表、泺源街道普利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林芳,与十余名群众代表一起,共同探讨治理雾霾、交通拥堵、看病贵难、社区管理、食品安全和行政效能等六大方面的焦点话题,高潮迭起。
记者注意到,论坛上,不少代表委员、群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都非常理性,非常有建设性,不但反映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机制”、“监管”、“出路”等字眼频频出现。
在机制方面,市人大代表、省立医院西院原党办主任梁凡表示,拿治霾来说,应实现“治标又治本”,标是排放的污染物,本则是吸收污染物的系统,而不是只盯着尾气、工业排放,忽视了生态系统调节。“绿化管理有条例但无标准,这都是造成生态系统失调的重要原因。”市人大代表、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傅强也提出,能否在济南实行车辆限行,既能缓解拥堵、停车难,还能减少尾气排放,优化空气质量,这都比单纯治理排放要根本、有效。此外,在某种程度上,医疗也存在机制的弊端,所以深化医疗改革迫在眉睫。
在监管方面,本报社区新闻官郑舒枫以“假驴肉”事件为例,表达了食药监部门监管过程中是否存在缺失等问题。市政协常委、市青少年宫高级教师孙建军认为,“要像查酒驾一样查食品安全”,这样才能有力度。发现和分析上述问题,是寻求解决之道的前提,但最终仍要落脚到“出路”上。例如,成立专门监管空气质量的大气污染执法监管部门,成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来监督食品安全,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事业,让社会资金投入停车场建设,进行社区安全隐患普查等。
此外,还有群众代表反映行政效能问题。当业内的条条框框与为百姓解决困难的方法发生冲突时,什么才是职能部门的“办事指针”?市政协委员、建行铁路支行风险经理张峰表示,她是不少企业和部门的行风监督员,针对这些问题,可帮助架起与相关单位沟通的桥梁。此外,市人大代表、泺源街办普利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林芳则就回迁难等发表了看法,着重提出了是站在“为民服务”的角度上,还是站在“条条框框”的角度上,这对促进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这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
去年8月以来,“群众论坛”已连续举办了6期,这是济南报业集团落实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之一。2014年,“群众论坛”还要继续办下去,要站在新起点和更高层面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弘扬“讲原则、讲实效、讲真话”的办报方针,进一步向为老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的“帮办载体”转化,更接地气。
一位市民正在燃放鞭炮
焦点话题一
治雾霾
“开门炮”应提前下“禁令”
人大代表建议设“空气排污监管部门”
群众论坛上,雾霾是绕不开的话题。
资深热心公益市民辛安说,今年过春节放鞭炮已是难免,因为此前并未有任何通知或提示不让企业生产鞭炮、不让居民燃放鞭炮,“突然禁止”是不合理的。但从明年起,就应该逐步推进市区“禁放”,引导、鼓励市民减少放鞭炮的数量。与此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开门炮”。春节后上班,大多数单位、企业要放“开门炮”。他建议政府现在就提要求,比如机关单位一律不准放,企业和公司限放甚至不放,减少空气污染。
市人大代表、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强则提出了7条建议。其中,建议济南增设空气质量执法监督部门,实现雾霾治理的长效管理。“对于排放空气污染的企业,现在没有一个很具体的执法部门。无法对污染空气的企业或个人实施监督、处罚,这就是管理空白。”他介绍,实际操作中,气象部门发布雾霾预警,但并没有监管职能,只能单纯提醒市民关注;环保部门对于有形态的污水有处罚权,却很少涉及空气排污的管理。“倘若能够设立专职监管部门,市民一发现问题,就能够及时投诉,获得权益保障。”他说。
市人大代表梁凡则认为,不光看排放,还要看吸收。治理雾霾最重要的就是在济南的发展建设中实施生态保护。随着城市的发展,社区内的钢筋水泥越来越多,但城市绿地面积却急剧减少,可以种植绿色植被的区域变得屈指可数。济南需要一个强制性、系统性的立体植被建设标准。治理雾霾,要跟生态泉城、森林泉城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焦点话题二
食品安全
驴肉“露出”了狐狸尾巴
市民呼吁引入“食品安全第三方检测”
连日来,本报对沃尔玛超市售卖假驴肉案件,进行了系列追踪报道。目前,销售冒牌驴肉的企业被停产,沃尔玛超市也被“约谈”。本报“社区新闻官”郑舒枫认为,追问不应到此结束———食品监督也难辞其咎。她说,目前社会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可每次出现问题,都是在媒体的一步步紧追之下,才使问题大白于天下,但对于食品担负监督责任的相关部门,却一直“失声”,“我觉得,除了追究监督部门的问题,还应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同时降低检测门槛,鼓励更多的社会个体、群体来监督。”
市人大代表梁凡说,“如果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像查酒驾一样频繁,老百姓吃得就会更安心。”市人大代表付强则表示,这种做法具有可操作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司法中民间的鉴定机构逐步增多,照此来推,一旦某些民间的检测机构有了检验检疫资质,完全可以介入到食品安全的检测中来,“毕竟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件大事”。
针对孩子的饮食安全,也有不少市民在调查。山东新亮律师事务所的周慧群说,所里代理了一个案子,在该案中,一小女孩在小饭桌吃饭时,误服花露水,给其身心健康造成不小影响。随后,他们针对济南的小饭桌开展调查,发现还真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小饭桌,都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孩子们的饮食环境也是参差不齐。”她发现一些小饭桌不仅卫生难达标,甚至碗筷的洗涤、消毒也不合格,有的小饭桌经营者还专门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油、米、面,不能不令人对其饮食安全产生怀疑。
焦点话题三
交通拥堵
治堵应先缓解“停车难”
倡议试点停车资源“社会化”
“济南道路持续拥堵,道路乱停车,让道路拥堵更加恶化。”热心市民、济南市康桥培训中心主任权威认为,以济南为例,停车泊位缺口达50万个;路内停车比重超过50%,远远超过30%的国际通用标准。无处停车、乱停车现象比比皆是,治理“停车难”已成当务之急。
他提议,济南应按照“中心高于外围、白天高于夜间”的原则,实行分级停车收费标准;对于同一地区,采取“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室外高于室内”的定价原则,引导停车资源合理使用,加快路内停车的周转率。
同时,选取济南一区域进行停车资源“社会化”试点,把上班期间闲置的小区停车场和下班期间闲置的办公楼停车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在城郊结合处和大型交通枢纽建设“停车+换乘”系统,鼓励小汽车出行者换乘公交进入市中心,还可充分利用学校操场等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
除此以外,权威认为,还要加快推进停车系统智能化建设。智能停车系统可挖掘停车场的停车潜力,加快停车泊位的周转,缓解“停车难”。
停车场管理员正在指挥停车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王锋 摄
论坛亮点
应提高大学生公益岗工资
参加本次论坛的王芬萍是工人新村北村街办毕家洼西区社区居委会主任,也是天桥区人大代表。她提出,能否提高大学生公益岗工资水平,使这些大学毕业生有效维权。“我们社区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大学生公益岗工作,都是由劳动部门介绍给用人单位,再与第三方中介签订合同,每月工资仅在1100元左右,有的还交不起‘五险一金’。”她说,这种形式并不稳定,遇事也不能有效维权,如果能将劳动人事管理权归还劳动部门,而不是通过中介公司这一“二传手”,大学毕业生的利益才能得到有效维护。
地下车位只卖不租可起诉
常春藤小区业委会主任钟良反映,所在小区存在停车难问题,地上车位只有200余个,地下车位小区物业只卖不租,12万元一个车位,导致很多业主将车辆停在消防通道上,增加了停车难度和安全隐患。
市人大代表傅强表示,遇到车位只卖不租的情况居民可起诉。他说,建设小区应规划先行,有居民就有停车需求,有需求就应建设停车场,这在小区建设之初就应有所规划,以防居民入住后再引起矛盾和冲突。
(记者曹莫 陈彤彤 实习生戚本英)
现场直击
仍有黄标车偷偷“进城”
市中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杜献忠建议“让车辆环检更频繁”
从今年1月1日开始,黄标车在市区被限制行驶。但交警部门执勤中发现,仍有车主心存侥幸,驾驶黄标车偷偷进市区,给深受雾霾之苦的济南市区增添空气污染。
仅新年头8天,在市中区区域内就查获300余辆违规行驶的黄标车。11日,市中交警联合环境监测部门上路查处,短短半小时内,就有十几辆未粘贴年检标志的汽车被拦下,还有一辆挂有外地牌照的黄标车“自投罗网”。查处中,几位参加群众论坛的市人大代表也现场走访,听取了交警部门对于治理雾霾及黄标车的建议。“其实,交警部门对于这些黄标车都存有备案,哪些车辆违规闯禁区,都会被查得一清二楚。”市中区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杜献忠介绍,在近期市中区针对黄标车的查处中,从1月1日至1月8日的查处数据中显示,有超过300辆的黄标车违规驶入市中区,平均每天就有42辆黄标车在排放黑烟污染市区空气,“这其中有不少司机是明知故犯。” 按照行驶区域分析,这些黄标车出现的道路集中在市中区的英雄山路、经七路、经十路,市区以外主要集中在舜耕路二环南路路口,其中六成以上为私人汽车。“黄标车对城市的污染很严重,限行就是为了保障空气质量。”市人大代表、泺源街道普利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林芳现场介绍,众多市民对空气污染非常关注,黄标车的治理既有必要,也很及时。在执法现场,交警还请来了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汽车尾气排放进行检测。“踩三脚油门,汽车尾气是否超标,一查便知。”有工作人员介绍,利用这种废气检测仪,还能让不少“浑水摸鱼”的黄标车现形。
杜献忠透露,交警部门也在调查中发现,有车辆在通过环检后,车主又将汽车恢复成黄标车的标准,为的就是图省钱。一年一次的环检,很容易让这些车辆“漏网”,“应当让车辆环检时间变得更短些,让想钻空子的车主打消念头。” (记者陈彤彤 曹莫 实习生戚本英)
焦点话题四
看病难
异地就医不享大病救助
医改应从体制下手让百姓得到实惠
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大槐树街办忠厚街社区书记张瑞婷感触颇深。“社区内有不少困难群体,如低保户、低保边缘户等,尤其是在开放式老小区。相关医疗政策能否向这一群体倾斜,以减少因病致贫等情况出现。”
她说,去年社区内有名低保居民因大病到上海做手术,产生医疗费后,在本地却不能享受大病救助。“我们把申请大病救助的相关材料都备齐了,但就因是在外地产生的费用,最终没有申请成。这十多万元医疗费是这名低保居民向十余家亲朋借钱才凑齐的。”张瑞婷说,所在辖区还有一名患重病的困难群众,在本地不好医治,但考虑到花费的问题,迟迟没有到外地就医。此外,能否增加相关政策内可报销或补助的指定药物种类,减轻困难群体的医疗支出,也是她想反映的问题。
市人大代表、省立医院西院原党办主任梁凡表示,医疗改革是否成功,要看老百姓能否得到实惠,应从体制上入手,不能仅注重投入,像往沙漠里倒水一样,投入大却没有效果。“边缘人群看病被边缘化”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焦点话题五
社区管理
企业破产宿舍谁来管
老小区最应普查“三通”
本期群众论坛上,有多位居委会主任和小区业委会主任,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水、电、暖等配套设施问题。
张瑞婷介绍,所在社区还有15栋居民楼800余户未享受集中供暖。“2013年我们对整个辖区进行了‘楼道革命’,集中清理了杂物。但到了冬天,居民要烧炉子取暖,又面临煤炭无处放的问题。”她说,居民为配合社区工作,把本来一次性购买的煤变成分批购买,有的还把家里塞得满满当当,甚至床底下都放着煤,就是不想摆在楼道里,给社区环境添堵,“实在放不开的,也只能堆在楼道里”。
化纤小区业委会主任王清泉表示,小区是企业宿舍,企业破产后就无人管理,如果不摆脱“企业宿舍”这个性质,小区长期形成的脏乱差、私搭乱建等将很难解决。“小区有50多栋居民楼,私搭乱建达300多处,由于我们是‘企业宿舍’,社区和相关部门很难介入管理。”他认为,这种情况应自动交由社会接管。
针对社区管理难题,市人大代表、山东鹏飞律师事务所主任傅强做过广泛调研。他认为,不少社区普遍存在“三不通”问题,即楼道不通畅、道路不通畅、消防水管不通畅,一旦发生火灾等事故,堵住的就是“生命通道”。“建议全市社区,尤其是老旧小区,对上述‘三不通’问题进行普查并采取预防措施。”
(记者陈彤彤 曹莫 实习生戚本英)
上一篇:
株洲市检察机关去年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案件66件 下一篇:
合生元“掉价”收购 乳业加速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