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联邦政府致力于将澳洲北部打造为亚洲的粮仓,但目前这一计划受到了阻力,因为有报告指出中国对投资澳洲的农企持谨慎态度。据《凯恩斯邮报》报道,一份《毕马威/悉尼大学中国观察》(KPMG/Sydney University ChinaInsights)研究显示,中国在澳洲农业的投资多来自于私营领域,而且驱动力是对高品质食物的追求,而非出于对食物安全的考虑。
这份报告中称中国投资对“澳洲的相对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既是澳洲最大的农业贸易伙伴(年价值66亿元),而且过去6年的在澳投资总额达到了约 500亿元。”不过尽管中国对澳洲的采矿业及液化天然气业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但从2006年到2012年,农业的投资总数仅10宗,总价值仅逾10亿元。
2006-2012年间,仅2%的中国对澳直接投资流入农业领域。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是澳洲的第9大农业投资国,远落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外国企业持有11.3%的澳洲农业土地,但中国公司所持份额不足1%。而去年中国对澳洲的总投资中,对澳洲农场的直接投资还不到总额的3%,其中包括中粮集团以1.46亿元收购了糖业公司Tully Sugar,以及山东如意集团投资棉花农场Cubbie Station。
从区域来看,2006-2012年期间,新州吸引到的完整中国农业投资最多,占总额的近50%,其次是昆州(40%)、西澳(5%)和塔州 (5%)。这项由澳洲毕马威中国业务部主管合伙人范信德(Doug Ferguson)以及悉尼大学中国商业及管理教授杭智科(Hans Hendrischke)所进行的研究指出,澳洲对于外国投资于农业以及农业综合企业,以及澳洲变成亚洲粮仓的潜力有着激烈的辩论,而且态度呈现两极化。对很对企业来说,外国投资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保障业界的长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对业界、政府乃至更广泛的社会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具有冲突性的议题,在澳洲社会强烈关注外国投资的情况下,“中国公司对接触澳洲的农业综合企业持谨慎态度,即便投资有利于双方也是如此。”
这份报告还认为,中国投资者对澳洲农业的兴趣来自于对更优质、更特别食品的追求,而不是像某些批评者所担心的那样,是为了保障在大宗商品中所占的份额。报告中称:“从食品保障(food security)转向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一种商业策略的转型。食品保障与出口大宗农业产品相关,而且非常依赖于政府之间的政策安排;而食品安全则受到市场需求徐东,并且依赖于产业状况以及利基策略。”
范信德表示,中国这一澳洲食品的目标市场,正在迅速养成西方式的消费及饮食喜欢,而且到2022年将有6.3亿元成为此类消费者。中国消费者的选择变多了,而且对其食品的安全感到忧虑,倾向于选择“外国生产的进口加工食品”。
昆州北部柯奥(Koah)的芒果及南瓜种植者索荷(Makse Srhoj)认为,昆州远北部要变成澳洲乃至亚洲的粮仓的想法还需要很长的道路才能变成现实,目前“这是政客们的白日梦”。
索荷表示:“如果(政治决策者)真的想要提高北部的食品产量,这里能转化为食物的用地还很充足。但是我们必须要保持产业活力。不过现在因为我们无法从产品中充分获利,所以也难以保持产业的活力。除非我们降低生产的成本,不然我们不可能生产出可以出口到亚洲的食品。”
按照索荷的说法,上涨的生产成本包括了水电、肥料、工资、货运、包装以及费时的政府监管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