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九常委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提“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农业迎来了此后连续10年一系列的农业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积累,使得行业出现了深刻的变革: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农业规模化水平大幅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
站在农业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再度集体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在于重申“重中之重”的提法,并给农业一个更高的国家战略定位。会议明确提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本届领导人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可能会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水平。一方面,要实现国内经济社会长远协调发展,农业发展必须迎头赶上;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总量跃升为全球第二之后,国际合作与竞争将长期存在,粮食安全是我国从容扮演更多国际社会角色的政治基础。
面对我国人多地少,国内食物升级刚性推进,农产品进口依赖度逐年增强,进口农产品来源地过于单一的局面,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必要。本次会议明确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指明了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工作重点,即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较以往“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目标更为实际。因为过去30年,除了通过国内18亿亩的耕地,24亿亩左右的播种面积,实现了基本食物总产量从4亿吨到8亿吨的产量增长,来满足国人消费需求以外,我们还大量进口了大豆、植物油、白糖、棉花等基础农产品,这相当于10亿亩耕地面积的土地输入当量。
换句话说,面面俱到,关起门来搞粮食安全,在新形势下已经不现实。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形势是,农产品需求的刚性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国内供给增长速度,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已经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必须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及全球化的视野,去满足中国人农产品的消费总需求;适度放开农产品进口,加快农业走出去,但必须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预计,未来很多农产品的播种面积会呈稳中有降的趋势,而水稻、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则会稳中有增,其中水稻和小麦的面积可能会有更加确定性的增长。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最基本特征,以家庭为单位的土地经营模式,是各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通行状态。在我国,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会议所强调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际上,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而农业现代经营体系的构建,其实质是要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尤其是要提高劳动产出率。因为,根据此次会议精神,到2020年,我国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伴随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老龄化,同时,也是为了兑现农民对承包地的用益物权,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提升农业规模化水平是未来一个阶段我国各级政府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认为,土地的重估价值,有望随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同步提升。
会议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应该讲,把能不能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上升到政府执政能力的高度,这是一个新的提法。会议用“四个最”(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表达了党和政府未来对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常抓不懈的决心。
这些年,很多食品安全事件,既是生产环境安全关没把好导致的,也是食品生产过程监管脱节,或不够严格引发的。所以,要想树立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必须从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开始,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
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一定会牺牲短期的农业供给能力。例如,国家对养殖污染治理问责的落实,可能会成为影响明年猪价的偶发性因素。这是因为各地部分环保无法达标的养殖小产能,及位于禁止养殖区域的养殖场面临关停、搬迁的压力。这种局部的关停、搬迁,可能会加速明年生猪去产能的过程,进而推高猪价同比涨幅。
同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一方面需要政府强化制度设计、加大执法力度;另一方面,更需要农产品能够有渠道实现优质优价的价值表达。中国的品牌农业,可能会因此而加快孕育发展。
会议指出,要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要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增加农民务农收入。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会议多次提到“提高农民务农收入”的政策意图表述,实际上是默许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因为,只有农产品价格上涨,才能让种粮农民有积极性,种粮才会有利可图,而这种有利可图,也一定是以劳动力机会成本的持续上升作为比较依据的。
未来10年,中央会适度提高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容忍度,政策调控上,会允许水稻、小麦等口粮价格上涨得更快一些。
而在对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表述上,生产技术先进(另外几个路径是: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被放在了首位。而实现生产技术先进,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不但体现在种子性能改良上,而且还体现在基础设施改造、农艺模式、农业人才培训等各个方面。其中,种子是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内因,国家对种业的扶持力度将会与粮食安全的战略新高度匹配;节水灌溉、农业机械、有机肥料等过去阻碍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短板,也有望被逐步补齐。
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给予了农业更高的战略定位,提升了粮食安全政治高度,政策的超预期出台,将推动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升级,并有望普惠整个农林牧渔板块。预计未来10年,我国将紧紧围绕效率提升、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深入而有力度地出台相关促进农业改革发展的利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