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统计分析,2013年1~10月,全国食品行业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长15.83%。此外,美国食品工业协会预测认为,到2018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食品消费国,市场规模将高达4800亿元人民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运输成本的降低,如今想足不出户就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早已不是难事,在一部分消费者看来,无论是自用还是送礼,进口食品都意味着“高端大气上档次”,况且,好吃还不贵。
价格亲民
由于进口食品越来越受追捧,很多商家也看到了这一商机,各大城市街头专营进口食品的小店增多了,一些大型商超也纷纷开设了进口食品专区,消费者逛街的时候可以轻松购买到各国的特产,关键是,价格还不贵。如今临近春节,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商超都在做打折促销活动,进口食品也不例外。在北京一家世纪华联超市的进口专区,一款丹麦的曲奇饼干和意大利进口面,打完折后的价格和同款的国内产品价格已经相差不大,前来购买的人也不少。
再打开各大购物网站,进口食品的促销信息争先恐后地蹦跳着进入眼帘:原价55元的美国开心果折后价39元,178元的爱尔兰甜酒只要85元,原价346元的西班牙橄榄油折后价136元……而且每件进口商品还承诺全国包邮。淘宝达人何小姐告诉记者,事实上,进口食品完全不像人们印象中那样价格昂贵,她打开自己常去的一家淘宝网店页面说:“这里面几块钱的外国小零食非常多,而且口味很独特。”记者看了一下,有1元钱一根的美国本土棒棒糖、2元钱一粒的瑞士莲松露混合软心巧克力、2.5元一粒的加拿大牛轧杏仁糖、20元能买6盒的菲律宾宝府椰纤蓝莓果冻布丁(600克)……价格的确很吸引人。何小姐表示,让她动心的是,这种拆单购买的方式,可以花上几十元就可轻松购买到十几种原产地不同、风味迥异的零食,方便品尝和比较。“不用担心买一大包回来,最后口味不满意,扔了又可惜。”
小标签大文章
进口零食以其时尚的包装、独特的口感吸引着消费者,种类也是丰富多样。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论是线下的实体零售店,还是购物网站,都存在披着“洋外衣”的假冒进口食品。在北京朝阳区的一家小型便利店,记者发现,一小盒自称是进口自泰国的糖果,上面大字印着泰文,又有几行英文的小字,通体没有中文标签,也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在记者的追问下,店家一开始表示这是直接从泰国带回来的,没有走海关,后来又称是朋友寄售在他那里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日前,媒体曾曝光过,在广州的一些进口零食专卖店里,有部分零食并非真正进口,虽然上面遍布外文,但仔细辨识,会发现有“MadeinChina”字样。据悉,这类产品往往是在中国生产,出口到国外之后,摇身一变成为“进口货”,再转战到国内,卖给那些热衷于购买进口零食的消费者。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一出一进之后,披上“洋皮”的零食就会身价倍增,比同类的国产货贵出2~3倍。也有消费者向记者反映,网上售卖的一款所谓英国进口的绿茶,产地实际是上海,50克售价为30多元,而国产的同款绿茶售价仅为10多元。
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出售没有中文说明的进口食品是违法的,消费者可以要求退货。购买进口零食,务必重视中文标签。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