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人民政府曾经下发《关于餐饮业进行环境保护规范整顿的通告》,规定商住楼下严禁开办饮食服务业,而且开办餐饮服务业,首先要取得环保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但记者调查发现,以上规定基本沦为空文。目前集宁区九成个体饭馆开在了商住楼下,许多饭馆绕过环保部门直接取得了集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1月13日《北方新报》)
客观而言,集宁区人民政府当初对餐饮业进行规范整顿初衷是好的。市民王先生饱受楼下饭馆噪音与油烟之害,正好证明制度的预见性与正确性。但显而易见的是,制度流于形式,如今商住楼下的饭馆可谓遍地开花。造成目前这个局面,一是制度设计还不够严密,各部门之间衔接不畅,无法形成坚实的防火墙。比如,《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是首要手续,但食药监局担心饭店如果偷偷经营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他们会承担重大牵连责任,只好发证放行。况且,根据国家《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对于在商住楼下开饭店及是否需要得到环保部门审批等内容没有规定。第二,政府方面错估了市场形势。禁令愿望虽好,但面对越来越旺盛的创业需求,想守住商住楼的清净,越来越困难。
现在要是严格按照当初制度规定执行,恐怕不现实了。正如集宁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赵书成指出,全集宁区95%的饭馆都没有《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涉及从业人员上万人,如果全部取缔,除了他们偷偷经营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以外,还可能引来一些就业和社会安定方面的问题。这个后果是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承担的。目前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在绝对不适宜开设饭馆的地带要坚决采取强硬手段加以制止,而对于大部分对环境影响较轻微的饭馆,强迫他们做到除烟降噪,否则一律关停。这较之于“一刀切”,更具有可执行性。(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