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强“810实力工程”企业和高成长企业培育,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快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深化“四换三名三创”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支持企业向研发设计、品牌运营和高端制造方向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创一流,扶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开展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单位资源产出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要素供应、财政扶持政策挂钩。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新开工现代农业园区40个,新增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0万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和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扶持现代种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深化新型业态农业试点。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强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和农民负担监管。发展林下经济。
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工作,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深化“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宗商品交易所、航运交易所建设水平,打造甬易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动东海航运保险公司筹建。加快港口综合开发和海铁联运发展,推进国际卫生港创建。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增长5%。
把智慧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深化“三网融合”和“两岸无线城市”试点,完成光网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健康、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试点。开展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和信息惠民工程示范城市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大数据布局。推动杭州湾新区和国家高新区智慧产业基地建设,集聚一批物联网、云计算与云服务等智慧产业。
深化质量强市建设。健全宏观质量工作体系,完善政府质量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扎实开展质量安全、质量提升、质量创新和质量惠民工程,突出抓好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建设,总体质量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四)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争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全面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推进市场采购监管模式、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和进口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国际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进口贸易,提高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梅山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的建设运营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推进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鼓励市场化办展办会,支持行业协会举办贸易展会。积极承办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及商品展,精心筹备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高官会议,办好浙洽会、消博会等重点展会。加强和改进口岸工作。积极培育本土跨国企业,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提升境外基地的规模水平,完成境外中方投资额18亿美元,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增长12%。
构建开放平台新优势,加快宁波综合保税区“一区多片”申报,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进宁波象保合作区建设。推动大榭开发区与县(市)区产业合作,探索境内外合作开发园区新途径。促进重点开发区域错位发展,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好项目大项目。宁波杭州湾、梅山产业集聚区各引进1个以上50亿元产业大项目。
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办好“宁波周”活动,推进与国内外重点区域、重要城市的合作交流,全面扩大和提升甬台经贸合作交流。推动浙东经济合作区一体化发展,增进与长三角城市的合作。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推进“无水港”、港口联盟建设。加强与“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联络。继续推进对口援助和山海协作。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建设文化强市,努力让人们置身城市之中,处处能够感受到高尚的城市文明、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长效化,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完善群众评价和绩效评估机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发展。加强文化遗产管理,推进大运河(宁波段)申遗,加快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落成开放。深入实施文化发展“1235”工程,培育壮大传媒产业,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推进钓鱼台·美高梅“中国假期”、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华侨城文化旅游等项目。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确保60%以上幼儿入读普惠性幼儿园。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所有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启动东部新城高中建设。实施高校重点学科和专业提升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进中英时尚学院、中德汽车学院等二级学院,启动国家级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推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健全校园安全“三防”联防体系,推进百万学生餐饮安全工程,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和上下学交通安全。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县(市)区建设,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帮扶力度。统筹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建设,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转换,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管理职能和经办服务的整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办法,本地户籍人口养老保障参保率提高到88.5%。深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