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家家户户团圆年饭必不可少。除了菜价问题,食品安全同样是备受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去年以来,本区通过体制改革,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环节整合,安全监管职责由区食药监局“一肩挑”,并从今年元旦起已正式实施,提升了工作效能。此外,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虹口区连续保持5年无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记录,市民在虹口的饮食安全得到了更有力保障。
溯源系统建设成效显著
虹口区近年来着力建设菜场追溯系统,充分发挥政府、协会、企业的三方合力,使上海首家可追溯粮店落户吉祥菜场。区三角地菜市场猪肉产品销售追溯逐步实现了全覆盖。
食药监分局对辖区214家大型及以上餐饮企业、大专院校及中小学食堂开展培训,组织专项检查,推进了食品安全溯源系统使用。2013年,全区214家单位中正常经营206家,已在溯源系统平台注册193家,一年的注册率达93.7%。2012年年底至今,标准化菜场追溯系统上报率和打单率双双保持全市第一。
2014年此项工作将延伸入辖区中小型餐饮企业,进一步提高餐饮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和监管部门行政效能。
民生为本拓展菜场功能
虹口区域面积不大,人口众多,百姓对早餐的需求量大。为此,本区充分利用国资回租菜场的软硬件优势,在2012年三角地水电分场首创“菜早结合”模式的基础上,不仅在2013年完成了吉祥、欧阳2家标准化菜场的早餐工程网点建设,还把濒临倒闭的欧阳菜场改建成全市首家“菜夜”结合示范点,开设“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夜市店,24小时营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解决了夜排档管理无序、占道经营、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的顽疾,受到市民普遍认可。
2013年,本区还顺利推动了梧州、欧阳和三贤菜场的国资回租。特别是位于天通庵路的三贤菜市场条件简陋,区商务委勇挑重担,在“零上访”的前提下,清退菜场楼上300余人的群租户,彻底关闭周边的废品回收站。经过升级改造,该菜场将在节前正式开张,做到“菜早、菜午、菜晚、菜夜”结合,让群众“食之有味”更吃得安全。
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为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体系,本区建立了区、街道两级食安办机构。区级层面成员单位27个,包括区食药监、质监、工商、卫计委、商务委、消防、绿化等部门。辖区内8个街道与220个居委分别签订了《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签约率100%,使食品的各项环节形成了网状的监管格局。
2013年,本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效落实。食品生产环节,区质监局共开展了乳制品、肉制品、瓜子等9次专项整治;食品流通环节,工商分局先后开展了豆制品、羊肉及其制品、婴幼儿配方奶粉等13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区商务委认真履行酒类市场监管职责,以洋酒、名优白酒、散装酒为重点,结合日常稽查、联合检查、酒品抽检等多种方式,严厉查处制售假劣酒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记者了解到,随着今年1月起,食品监管职能从区工商、质监部门“抽离”,并入区食药监局,2014年的监管力度将有增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