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提供的民调数据显示,2013年,我省公众安全感为95.36%,连续5年上升,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5位。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2013年,全省综治部门坚持以人民对平安的愿望和要求为导向,以平安龙江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主线,发挥职能作用,有效维护了全省社会和谐稳定和治安形势平稳,实现了年初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公众安全感和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位居全国前列的工作目标。
成员单位齐抓共管
积极投身平安建设
省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齐抓共管,积极参与支持平安建设。
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推动综治平安建设立法工作;各级政协机关和专门委员会积极为平安建设建言献策,提交提案建议117件;省纪委、省监察厅、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认真履行“五部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严格落实考评奖惩、一票否决等议事制度,坚持将综治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全省法院系统坚持宽严相济刑事审判政策;全省检察系统在监所检察、控告申诉等重要环节排查化解了一批疑难积案,提出社区矫治检察监督等方面的诸多意见;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深入推进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各项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全省卫生部门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全力维护医疗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和广大患者就医安全;各级教育部门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校园内部安全保卫,确保广大师生安全;各级工商部门深入开展“平安市场”建设,努力维护市场交易安全;各级妇联组织积极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积极维护广大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各级关工委、团委积极开展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全省“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屯)、学校创建活动三年规划圆满完成。
省军区组织开展涉军维权、军车治理等专项活动,加强边境管控;武警和公安边防部队处突能力加强,巡逻力度加大,积极预防涉边案件发生,努力维护边境地区治安稳定。
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
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调处,不上交。省综治委推动在全省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报制度、地方部门协调例会制度。2013年,省综治委已就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医患纠纷、预防“民转刑”案件等10类重点问题先后9次召开地方、部门协调会议,积极推动重点突出问题的解决。全省没有出现重大影响社会治安问题。
全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坚持以严打整治为主线,组织开展了“打盗抢、保民安”、“灭枪”、“打拐”等系列专项行动,全力维护全省治安稳定。2013年,全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4.4%;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同比下降8.3%;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3.1%;命案同比下降8.69%,全省有52个县区实现命案“零发案”,我省10万人命案发案率自2010年起连续四年下降。
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交通安保、酒驾毒驾、校车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2013年,全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同比持平,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同比分别下降3%和5%。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持续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和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建设,全年全省消防事故各项主要指标均下降。
由省委政法委牵头、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政府食安办共同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食品安全“护绿打黑”专项行动,打击了一批“毒豆芽”、“有害肉”、“问题药”等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全省共破获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757起,打掉制售假黑窝点379个,刑拘犯罪嫌疑人407人,移送起诉155人,涉案金额5400多万元。
加强特殊人群管理
提高综治工作水平
相关部门制定出台多项户籍和身份证管理、农民工就业及权益维护、流动人口社会服务与保障等便民利民措施,为一万多名农民工办理了城镇落户,全省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1%,全省各级法院共审结涉农民工维权案件380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5100多万元。
省综治委组织省卫生厅、民政厅、公安厅和妇联等部门,出台《黑龙江省重性精神病人服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意见就解决好重性精神病人居家免费服药和医疗保障等问题作出了规定。目前,全省已将符合保障条件的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农村的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补偿范围。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推动落实基层综治机构编制,配齐基层专兼职综治干部。目前全省共建立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中心1494个,村(社区)综治工作站12985个,达到100%。全省已有各类治安联防组织8万个,各类专(兼)职治安员、协管员、志愿者等约22万人。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基本完成了对全省3150个城市社区进行“划网分格设长”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