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所责任人定时到辖区超市巡查
商所责任人定时到辖区超市巡查
在各大中型超市中增设73台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帮助企业在一年之内增加知名商标、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3项认定,工商登记窗口受理咨询量增加到过去的3倍多……这是加法。
通过索票索证减少食品安全监管死角;通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缩短个体营业执照办结时间,通过走访、帮扶、指导,减少企业对商标认定的时间成本和后顾之忧……这是减法。
这些,是包头市工商局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交的一份民生答卷。
“加”市场监管,“减”安全隐患
“绝育”黄瓜、染色馒头、瘦肉精羊肉……眼下,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次次触动着消费者的神经,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对象数量众多,问题食品锁定难、追溯难一直是困扰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难题。但在我市的不少大中型超市,一种可以查询食品安全备案信息的机器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市民只需轻轻对着食品上的条形码一刷,或者直接输入商品的QS码,就可以知道食品的“前世今生”,生产厂家、供货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及编号、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都尽在眼前。
“目前,大中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对消费者的辐射量已经达到80%,对这些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市工商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科科长刘彤宇告诉记者,为了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无缝隙监管,市工商部门目前已经在我市各大中型超市中安装了73台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食品经营者在购进食品时,必须依据系统提供的具有国家认可生产资质的企业,将所需商品的所有信息进行备案,进行电子登记形成数据库。”刘彤宇说,消费者通过“查询机”随时可以买到放心食品,有效地促进商家对食品安全经营行为进行自律自检,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而工商执法人员一旦发现商品未经查验备案或涉嫌质量问题,就可以根据数据信息进行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此外,为了进一步延伸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链条,消除食品源头监管盲区,我市工商部门还出台了食品经营户进货和尾货登记备案制度,要求所有食品经营者必须对店内经营的食品进行备案登记。
永盛成超市神华店店长张春梅告诉记者,该超市从采购的食品类商品进入超市开始,就要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对食品的来源、数量以及尾货的去向、数量等信息进行备案。“工商所的网格责任人会定时到辖区巡查,核对经营者的进货和尾货记录,对食品经营户的货物进行监管,使各类过期食品无藏身之地。”昆区工商分局阿尔丁工商所所长刘飞说。
“加”办事效率,“减”审批程序
“昨天下午把申报材料拿过来,因为忘了带个别手续,没想到今天刚补上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说实话,真没想到能这么方便快捷。”青山区工商分局个体登记注册中心,80后“老板”范亚娟捧着刚刚拿到的《个体商户营业执照》,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和范亚娟一样,刚刚拿到营业执照的刘晓华对“办照”最深的印象就是:便捷、迅速。“几年前,我陪朋友办理过营业执照,那时候要先到青山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进行名称预先核准,然后到各辖区工商所,找管片人员签字、找工商所长签字,最后才是受理出照,没想到现在办得这么快。”刘晓华说。
青山区工商分局个体登记注册中心主任孙丽霞告诉记者,刘晓华说的是2011年9月之前个体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的流程,“那时候,个体办照确实要经过好几个环节签字才能出照,所以一旦其中哪个环节的人不在,签不上字,就会影响下一环节,虽然每个执照都能在法定时限内办完,但时间会较长。”
2011年9月之后,市工商局开始推行个体工商户集中注册登记。在各基层局设立了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大厅,由办事人员直接到基层局注册大厅申请办理即可。“集中注册登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减去了很多环节的签字,将注册登记程序简化成‘一审一核’,也就是受理人员审查,主任核准。”孙丽霞说。
今年3月1日起,市工商局进一步简化了审批程序,除涉及前置许可项目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登记由原来的“一审一核”改为“审核合一”;企业名称、地址、经营范围、经营期限的变更、分支机构设立以及董事、监事、公司章程备案等由“一审一核”改为“审核合一”,即不涉及前置许可事项的,申请注册登记直接由受理人员审查、核准,取消主任核准的审批环节,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缩短了工作流程。
“现在,个体营业执照办结由原来承诺的5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不涉及前置许可事项的执照可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发照。”孙李霞说。
而改革的效果也立竿见影。3月1日新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工商登记窗口受理咨询人数明显增多,仅市局登记窗口每日接待现场咨询量就达到过去的3倍多。3月1日-10日,全市新设立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140户,同比增长50.54%,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493户,同比增长38.48%,农民专业合作社55户,同比增长14.58%。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的改革红利正逐步惠及广大创业者。
“加”品牌商标,“减”企业顾虑
“驰名商标的作用不会这么快,这么直接,但从长远来看,肯定会对企业产生巨大影响。”说这话的是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刚。几天前,鹿王羊绒有限公司拿到了来自国家工商总局认定“KINGDEER及图”商标为驰名商标的批复。这让吴刚喜上眉梢,“驰名商标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这对客户的选择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其实,早在去年10月23日,鹿王商标就被认定为了包头市知名商标;一个月后的11月28日,又被认定为内蒙古著名商标;而12月27日又跻身中国驰名商标,成功实现了一年内三级跳。
在吴刚看来,鹿王商标能够创造这样一个“三名”商标认定“神话”,除了企业自身的品牌力量,荣誉的背后也凝结着工商部门的辛勤汗水,“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文字材料长达602页,工商部门的工作人员帮着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核查修改,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放过。”
去年以来,东河区工商分局通过走访、筛选、帮扶、指导、核查的形式,全面推进“三名”商标培育发展工作,促成了东河区政府出台《三名商标奖励办法》,帮助企业积极开展提升产品形象、扩大企业产品知名度以及“三名商标”申报工作;通过走访重点企业,对符合申报著名商标条件的企业,认真筛选申报的企业名单,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驰名商标;针对符合申报条件且申报希望较大的企业实施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反复审阅修改评审的各项申报材料,并对企业商标注册的情况、知名度证明、财务报表等逐一核查,确保著名商标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召开“申报著名商标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企业情况,帮助企业找出独具特色的申报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