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面为“总体稳定,正在向好”
时间:2014-03-20 10:04  浏览次数: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楠 王广禄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现状如何?公众如何更有效地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2月28日,由江南大学联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在京发布的《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指出了努力方向。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指出,“总体稳定,正在向好”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面,并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的基本走势。

  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林海教授在会上介绍,2012年,农业部在全国150个大中城市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果品、茶叶5大类产品开展了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检测102个品种,抽样近4万个,监测参数87项,检测结果表明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目前超过半数的食品安全事件是由供应链上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况下造成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在农村食品市场上较为普遍,农村食品安全消费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吴林海说,《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3)》显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间的矛盾、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食品安全风险与分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间的矛盾,是未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并由此决定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

  “瘦肉精”、“黄浦江死猪”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强烈关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副教授洪巍认为,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消费心理受网络舆情的影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已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判断力的相对缺乏,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中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可能误导公众的认知与行为,危害社会稳定。

  政府作为重要的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如何创新网络舆情管理形式,从技术和制度层面上寻找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理性回归之路,最大程度消除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2013)》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

  吴林海、洪巍等认为,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总结国内实践,把握世界食品安全治理发展演化的共性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风险国家治理体系”。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其自身的特色理论话语体系,研究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国家体系不能纯粹套用西方理论与逻辑,这是时代向学者们提出的新要求。

  据悉,《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发展报告》是教育部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批准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培育项目,由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牵头,全国20多所等高校与研究机构5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

    




上一篇:恒天然向中国抛橄榄枝 中新奶业交流中心成立   下一篇:凉皮有了“陕西标准” 市民期待“银川标准”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