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食品工业网】今年1月至今,各地被曝光的自来水异味事件达10余起,而其中6起事件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是水质达标,不禁让人对所谓“达标自来水”是否安全心存疑虑。就在不久前,环保部发布了首个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我国有1.1亿居民与重点排污企业“做邻居”,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
存疑
为什么达标水出现异味?
据了解,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新标准与国际接轨,共有指标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该标准将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
既然执行了如此严格的标准,为什么达标水还是会出现异味?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曾表示,自来水出现了异味,按照常理,必然有其来源,但一来相关检测结果属正常,二则专业执法部门也无法找到这个源头,这里面显然存在无法解释的矛盾。
对此,杭州市环保局副局长徐青山认为,饮用水标准虽然严格,但导致异味有机物有几十万种,大部分还是人们未知、未命名的,因此会出现有了异味后很难判断原因的情况。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现“异味水”“达标”的怪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检测部门往往重视源头水和出厂水的监测,而对于输送至老百姓家水龙头的过程检测较少,但实际上合格的自来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很容易遭遇污染,但这种污染往往检测不到或者根本不做检测,因此就导致了居民水龙头出来的水有“异味”,但检测报告称水“达标”的现象。
分析
自来水最后一公里不容忽视
从水厂出来的干净自来水,从水龙头流出时却发黄发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来水遭到“二次污染”。业内人士表示,若要喝上放心水,自来水“最后一公里”的安全不容忽视。
记者近日在兰州、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采访了解到,自来水从水厂进入千家万户,首先需要经过长距离的供水管网输送,抵达居民小区后通常还需进行“二次供水”,这是自来水在“最后一公里”所要流经的两道“安全关”,任何一关失守,都会造成自来水“二次污染”。
第一道“安全关”是供水管网。今年3月10日,中科院兰州分院科苑小区一区2号楼自来水管因锈蚀而爆裂,迄今全楼仍然停水。记者最近看到一根从2号楼地沟中挖出来的水管,只见这根如同手臂一样粗的水管内壁上结着厚厚的铁锈和水垢,中间只剩一个手指粗细的圆孔。住户马江说:“这些年家中自来水常有杂质,如今才发现原来是水管脏得不像样子,用这样的水管送水怎能让人放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多处于寿命的临界点,部分城市的老城区管网超期运行。不少老城区的自来水管网是铸铁材质,长时间使用后,内壁容易锈蚀、结垢、脱落,导致住户家中的自来水发黄发浑。
水箱、蓄水池等二次供水设施是第二道“安全关”。据了解,由于供水管网压力所限,高层建筑大都需要二次供水,即先把自来水贮存在水箱或蓄水池中,然后用泵打到住户家中。随着高层建筑快速增多,二次供水也就成为我国城市主要的供水方式。
然而,水箱和蓄水池容易滋生青苔和微生物,密闭不严也会进入灰尘,不及时清洗消毒,就会变成自来水的一大污染源,轻则造成箱底池底泥沙堆积,重则各种垃圾杂物进箱入池。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所长赵飞虹说,经调查发现,由于管理不善及长期未清洗,一些城市小区二次供水的生活用水水箱安全状况堪忧,有的甚至有动物尸体。
现状
个别小区蓄水池挨着化粪池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实中,由供水管网造成的自来水“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很小,“二次污染”主要发生在二次供水过程中。水箱、蓄水池等二次供水设施必须定期清洗消毒,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污染隐患。
根据我国《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规定,二次供水设施每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洗、消毒。但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城市并未完全落实这一规定,尤其是城市中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人防设施的“三无”居民小区,成为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工作“死角”。
据了解,目前兰州“三无”小区有上百家,其中不少二次供水设施已经陈旧破损。兰州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环境卫生监督科科长许琴说,随着人们对自来水安全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兰州绝大部分二次供水单位都开始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卫生监督部门可以依规对不及时清洗的单位处以罚款,但这一规定对“三无”小区不起作用,因为找不到责任主体,也落实不了清洗费用。
一些在设计上存在“硬伤”的老旧建筑,也给清洗工作带来困难。许多老旧建筑的水箱和蓄水池的设计、选址不合理,有的水箱几乎挨着屋顶,根本无法进入箱内进行清洗作业;个别小区的蓄水池与化粪池间距不足1米;有的屋顶水箱露天放置,居民在水箱周围放养鸽子。这些“先天不足”的设施已经投用,后续改造十分困难,不仅费时费力费钱,还会给居民日常饮水带来很大影响。
■新闻链接
自来水异味事件频发
今年1月初,山东济南花园路某小区有居民反映家中自来水呈浓稠乳白色,静置后颜色偏黄、有杂质沉淀。当地水务集团调查后称,由于自来水中溶入空气经压力作用分解成微小气泡、看起来像乳白色,不影响水质,而由于水管内锈蚀作用,水里铁离子含量较高,因此水质发黄也属于正常现象。
2月20日,上海崇明县多镇居民反映自来水发黄、有异味,部分地区发生了纯净水抢购,崇明县政府随后解释称“因长江口咸潮入侵影响水质”。直至22日,崇明县水务局才表示异味是因当地水厂取水口水源中的苯酚含量超标所致,此时水质污染已影响到10万居民。
2月底,江苏无锡某小区业主反映小区内自来水异味已持续两个多月,用以洗涤后衣物会明显发臭,而社区委托无锡市自来水公司及疾控中心对水质进行了检测,两家机构均表示水质无大碍、找不出异味原因。
3月6日,网曝兰州多地自来水出现刺鼻异味、市民反映强烈。7日傍晚,兰州市环保、疾控部门和供水企业公布监测数据,称自来水符合安全饮用标准,但对异味原因却只字未提。数日后相关部门才披露,水出现异味是因氨氮值过高,经水务公司采取措施降低氨氮含量后,水质随即恢复正常。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共曝出十余起自来水异味事件,居民用水安全“警报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