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201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八类风险因素需警惕
时间:2014-03-26 08:15  浏览次数:

  蔡晖/制图

  温州网讯 温州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系数有多高?哪些食品有隐患?记者昨日从温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2013年全市对24类食品进行抽样监测,发现八大类食品安全风险因素。

  6437份食品标本中检出

   八大类风险因素

  近3年来,我市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2013年采集6437份公众日常消费较大的24大类食品和1大类食品包装材料及餐饮具样品,主要包括婴幼儿食品、肉及肉制品、冷冻饮品、酒、水产品及其制品、米面制品等。

  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副所长林丹告诉记者,去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本量覆盖面达0.7件/千人,监测项目包括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结果显示,8类食品有风险隐患。

  “织纹螺中河豚毒素检出率高,食用后容易引发中毒。”据介绍,对蛏子、花蚶、牡蛎、文蛤等19份新鲜贝类的进行抽检,3份织纹螺中2份检出含河豚毒素。另外,20份烤鱼片中,1份检测出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能麻痹神经的剧毒,中毒后发病很急,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死亡。一般进食后半个小时至4个小时内就会发病。目前,对河豚毒素没有特效解毒剂,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去医院用催吐、洗胃等方式去除毒素。

  另外,温州人最爱吃的杨梅也监测出不少问题。“50份的样本中,46份检测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杀菌剂残留。”林丹说,国家对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限量有严格标准,允许少量合理使用,建议市民在食用前最好用盐水浸泡20-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全市对包括本地生产和外地生产的不同品牌2263个桶装水样品进行检测,不合格的有1101份,达48.65%。主要发现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铜绿假单胞菌等超标。

  “这与桶装水的生产工艺、运输过程及桶回收后的反复利用都有一定关联。”专家建议,饮用桶装水时,一定要烧开喝。

  根据监测,面制品、早餐食品普遍铝超标,部分袋装鸭舌里含有致病菌、冰淇淋等冷冻食品菌落总数超标、淡菜食品中贝类毒素超标、水产品中有副溶血性弧菌等均有发现。

   5岁以下婴幼儿

   更易感染食源性疾病

  去年,市疾控中心对包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医院、瑞安市人民医院、文成县人民医院及泰顺县人民医院等5家哨点医院进行食源性疾病监测,监测对象为以腹泻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病例,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粪便性状异常者(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等)。

  在监测的2196例病例中,共采集粪便样本1615份,实验室结果显示,其中检出阳性致病菌95份,病原体检出率排前三位的是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通过追踪调查,目前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均属于散发病例,没有出现聚集性群体暴发事件。”林丹说。

  通过了解,副溶血性弧菌多由食用水产品直接或经交叉污染所引起,诺如病毒则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等传播。

  工作人员介绍,在三种主要的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和诺如病毒感染以0-5岁婴幼儿为主,成年人则以感染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尤其是26-35岁年龄段。

  根据统计,水产品及相关制品、肉及肉制品、婴幼儿食品等三类食品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最可疑暴露食品。

  预防食源性疾病,专家建议,不喝未经煮沸的水,避免食用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凉拌菜等,一旦发现食物腐烂变质,要立即倒掉。对一些自身易携带致病微生物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盐腌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此外,加工生、熟食品时要将刀、案分开,容器分开。

本文转自:温州网




上一篇:中毒太深三人相继死亡 · 城记 · 2014   下一篇:深层病因不容忽视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