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要闻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改革之基 蕴于民力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7日 10:37 来源:三峡日报
今日热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面临改革大潮,要做改革的弄潮儿”,再次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最强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谋改革,以背水一战的魄力破坚冰,彰显了中国改革的大气概。由此联想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2万余字的《决定》部署了60条改革新政,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集结号、冲锋号。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全国“两会”,从全面改革的“路线图”到落实推进的“施工图”,从“深思而慎取”的制度设计到“蹄疾而步稳”的良好开局,中国式改革正以前所未有之势冲锋在历史的紧要关头。
日新之谓盛德。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破旧、善于立新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发展史更是一部风云激荡的变化史和改革史,从商鞅“徙木立信”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王安石“青苗法”到张居正“一条鞭”,从康梁“百日维新”到孙中山“辛亥革命”,从我们党推翻“三座大山”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的春天”,变革改革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智的觉醒;反之,社会矛盾的倒逼、民权民力的提升又总是催生下一轮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周而复始、螺旋上升,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在百年废墟上变革图强、励精图治的伟大时代,是复兴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转型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书写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宏伟叙事,更要聚焦亿万人民美好生活幸福梦的脉脉温情。讲好改革故事,续写发展传奇,其意在为民、其力更根植于民,须以人民之力,拥抱改革之春。
改革必须顺应民声、呼应民意。人心所向,上下同欲。自古以来,人心向背就是谋事成事之基。纵观商鞅变法,“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究其原因乃“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变法最终也达到了“主以尊安,国以富强”的效果。反观康梁“百日维新”,寄希望于帝权,寄身于军阀,脱离时代,脱离群众,最终人亡政息、失败告终。
我们党是靠群众支持起家的,是在跟群众一道摸爬滚打中建设发展、成长执政的,亲近群众、顺应民心是我们天然的政治优势和发展根基。毛泽东同志在19岁时就写下《商鞅徙木立信论》一文,赞“商鞅之法良法也”、“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蕴含着改革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朴素真理。
“春江水暖鸭先知”,群众对社会的感触最直接,对发展的理解最深刻,对国家富强的期盼最强烈,把握问题、号脉改革,最有发言权。“要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新一届党中央从民心民意入手,从群众期望期盼入手,找准了“过河的石头”、夯实了“大厦的根基”。一年来,总书记9次离京考察、总理8次外出调研,次次强调改革、次次问需于民,从北国到南疆,从湘西到上海,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农家,与群众面对面、与群众拉家常,用心倾听群众关于梦想的故事,关于富强的追求,关于复兴的情怀,在土地的质朴和生活的芬芳中接地气、听民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呼一应、未呼先应,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精神情怀跃然眼前。宜昌的改革发展,必须有全市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参与,离开了这一点,我们将一事无成。欲行改革,先问民意。民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焦虑什么、憎恶什么,民意指向哪里,改革就要在那里着力、向那里攻坚。问需先鞠身、问计先贴心。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党员干部接地气、转作风的机遇平台,更是我们宣扬中央、省市改革精神,了解基层利益诉求,掌握群众改革预期,凝聚民心民意的“前沿阵地”。小话题反映大民生,小故事蕴含大道理,只有从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的平实生活中汲取基层养分,才能更好地读懂执政为民的深刻主题,才能更准确地把握群众对于改革的真切心声。比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群众有什么期盼;完善社会治理,群众有什么要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群众有什么想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群众有什么打算,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用心聆听,马虎不得、也糊弄不了,要以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为引领,打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实民意基础,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唯有如此,我们的每一步改革才能“蹄疾步稳”,每一次突破才能“愈久弥坚”。
改革必须凝聚民心、激发民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回顾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程,无论是小岗村的“包产到户”,还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无论是关广梅“姓资姓社”大讨论,还是深圳“创造一个新特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如雨后春笋般突破了思想藩篱的种种禁锢。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认知的每一次突破,改革实践的每一次创新,改革领域的每一次深化,无不凝聚着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力量。
30多年来,我们的改革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已经过去,各项改革步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难啃的都是硬骨头,难走的都是上坡路。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政治勇气,又需要改革智慧;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群众参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宗明义地回答了“为了谁改革、依靠谁改革”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
人民的力量根植土地、源自生活、来自实践,也必将引领改革发展。宜昌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大城梦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模仿,力量从何而来、办法从何而来、动力从何而来,唯有人民!唯有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广泛汲取群众的创新活力,“围着群众转,依靠群众干”,才会有顶着风险破难题、背水一战谋改革的豪情,才会有涉深水、破坚冰、促发展的担当;唯有充分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充分激发415万宜昌儿女火热的改革激情,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路往一起走,以“全民”之力成就“为民”之业。改革就是杀出一条血路来,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意的,也不是每个群体都乐意的。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改革任务中,如果本末不知、轻重不明、先后不分,改革就会乱了节奏、丢了章法,唯有按照中央强调的“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子落而全盘活。唯其如此,改革才不是冷冰冰的命令、硬生生的政策,才是“最大公约数”的汇聚,才是团结奋进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