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调查研究,“接地气、聚民智”,反映群众呼声和意愿——
让调研成为 联系群众主渠道
□苏仁研 新 颜
市人大常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作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主要渠道,通过调研较好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使履职思路更加符合实际,破解难题更有真招实效,夯实了依法科学履职的基础。
履行职权调研为先
重视调查研究是市人大常委会的良好传统。近年来,这项好的传统在继承发扬中不断得到强化。市人大常委会强调行使职权必须调研在先,强调摸准摸透实情,在调研方面,坚持始终做到三个“百分之百”:
工作项目选题百分之百组织先行调研。每年年底,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积极深入基层社区,深入经济发展一线,深入人大代表和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找出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筛选出初步议题建议,交由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前两年,有代表向市人大反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成片拆迁、旧村改造、道路建设等大规模开发建设,古村落正面临全面消亡。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调研,对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并在没有现成有效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在全国率先立法,于2013年正式出台《苏州市古村落保护条例》,有效破解了古村落保护资金投入、古建筑流转两大难题,初步形成了具有苏州特色的古村落保护模式。
会议议题审议前百分之百组织先行调研。会前调研的深度,决定着审议的精度。2013年5月修订的《苏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制度汇编》,明确规定,凡列入常委会会议议程、关于听取和审议有关工作汇报的工作项目,都要成立由分管主任任组长、有关工委为主体、办公室和研究室配合的调研组,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会前将调研报告发给有关人员,使会议审议有的放矢。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各工委室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围绕会议议题,分别开展专题调研,每年形成几十篇调研报告,为常委会会议审议提供了重要依据。
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百分之百参与调研。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身体力行,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本届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每年都承担几项课题的调研任务,先后开展“努力构建苏州生态新优势”、“苏州湿地保护情况”等专题调研,参加调研座谈会,并参与调研报告的起草、修改和定稿。市人大常委会其他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工作,深入乡镇、街道和企业进行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更多社会关注、百姓热盼的民生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权益,促进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领导带头调研,对机关营造重视调研的氛围,调动机关同志调研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紧扣热点破解难题
市人大常委会牢记职责与使命,坚持迎难而上,直面热点焦点,着力破解苏州发展的瓶颈制约,从助推改革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的结合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措施。
以调研促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苏州”关键要素,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个百万亩”,是苏州战略性的生态空间,是生态安全的“红线”。为了推动“四个百万亩”的保护工作,市人大常委会赴全市各板块开展系列专题调研,提出保护“四个百万亩”的关键,是处理好保护“四个百万亩”与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城乡规划和资源配置等“四个关系”,实现思想认识、计算口径、工作进度、工作标准、管理规范“五个统一”,并将相关意见建议专门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与市政府领导进行当面会商。市政府根据人大意见,积极落实空间布局,实现了“四个百万亩”100%落地上图。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还围绕生态补偿、湿地保护、节能减排、扬尘治理、耕地保护、宕口整治、垃圾分类、水环境治理、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工作开展调研,为推进苏州的永续发展积极献计献策。
以调研助发展。伴随着多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一些制约苏州发展的潜在矛盾日益凸现,如,经济结构调整难见明显成效,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等等。对于这些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普遍性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紧密联系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职能优势,主动开展深入调研,集中各方面智慧,完成了一批调研成果,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如,开展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分离”调研,建议在财政体制、税费政策、用地和水电气价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重点分离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化配套服务,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开展了“推动一般性中小企业转移”调研,建议积极鼓励“工效”低、“地效”低、“能效”低的中小企业走出去,为发展高端产业腾出空间;开展了“总部经济发展”调研,建议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机制,打造苏州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开展了“加快会展业发展”调研,建议科学定位、理顺体制、加大扶持、健全设施,引领会展经济跨越式发展。这些意见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领导和部门认真研究落实。
以调研惠民生。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养老问题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使“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代表议案办好办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社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意见,从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服务内容体系、发展服务供应体系、培育人才队伍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办理要求,推动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普惠95%以上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上,推广虚拟养老院,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二为一的“养护一体、医养结合”的自助与互助养老新体制,实现养老服务从“救助型”向“普惠型”的转变。为此,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苏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出了许多新举措。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对社会公平正义、弱势群体权益保护、食品安全、就医就学等问题给予高度关注,通过调研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有关工作提供依据,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根本利益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体现党委意图,反映群众意愿,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本版摄影 一伟
注重实效
强调应用
市人大常委会把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调研的质量,积极探索调研成果交流、推广和应用的途径。
创新调研形式。为确保调研效果,积极打破常规,做到“三个注重”:注重轻车简从,不搞“大部队、大呼隆”,同时,积极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参加调研,发挥代表与群众接触多、联系紧密的优势,发挥专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优势,使调研不浮在表面上,真正深入下去;注重深入一线,不仅听取相关地区及部门汇报,更重视听取基层群众意见,与群众零距离,与问题零距离,听真话,摸实情,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同时将传统调研方式与现代调研方式的巧妙结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媒体取得调研资料,从而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注重改进文风,强调专项调研报告要言不烦,简短精炼,不搞长篇大论,一般只用两三页纸简洁明了地直指问题并提出对策。
重视成果转化。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推广和运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三个途径,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为市委决策、人大决定和“一府两院”的实际行动。一是形成决议决定和人代会议案,交“一府两院”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注意把一些内容涉及全局性、问题带有普遍性、对策具有指导性的调研成果,及时融入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作出的决议、决定中,融入人代会议案中。近年来,市人代会全票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关于有效保护“四个百万亩”,进一步提升苏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决定》,体现了市人大深入调研的成果;二是直报调研成果。把调研报告迅速报送给市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促进调研成果及时融入组成人员们的思维,为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更好的服务。把一些重要的调查报告及时报送市委,争取市委批转,使调研成果在更高层次和更广范围发挥作用。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对“两山一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进行调研,将调研意见以党组名义专报市委。市委主要领导立即作出批示,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人大意见推动整治;三是发挥媒体作用。通过市里主要媒体来积极宣传和扩大调研成果。在《苏州日报》上把比较重要的调研成果摘要刊登,重要的调研成果全文刊登,引起了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强化跟踪问效。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是调研成果的重要体现。市人大常委会强调,“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对审议意见的有关问题,必须在下次常委会会议召开之前办理完结,并向常委会回复;对应办事项延误期限,不报办理结果的,要加大督办力度,必要时可召开主任会议专门听取有关情况的汇报,做到审议有决、答复有果。这些制度性的规定,对促进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和调研成果的转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