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白酒以外,方便面等速食产品也是一个重灾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表示,我国《食品容器、包转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中规定的DBP、DEHP最大残留量标准分别为0.3毫克/千克、1.5毫克/千克。但她通过对方便面和方便米线中的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在采集的56袋方便面、25袋方便米粉中,DBP、DEHP两项检出率均超过50%,最高达94.6%。
尤为甚者,由于邻苯类增塑剂的滥用,国内检验工作者甚至已经在人体体内不同程度地检出邻苯类增塑剂,广西中医学院检验科主任黄晓群透露,他以美国环保局(EPA)列为优先控制的3种邻苯类增塑剂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的方法,发现3种增塑剂都可以在人体生物样品中被检测到。
打开市场
政府企业要成合力
图为用无毒高稳定性增塑剂生产的食品级软管、儿童玩具等。
国际环保标准的提高,PVC相关产业出口受限等因素使开发高标准增塑剂迫在眉睫。研发新型无毒增塑剂,逐渐淘汰有毒产品已经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与传统的苯环类增塑剂相比,以植物经发酵生产的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已经崭露头角,它们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能力和对动物的低毒性,广泛用于医药用品、食品接触产品、个人护理用品、纤维素制品、日用品及玩具等领域。例如,可作为抗油性塑料和橡胶制品的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可以代替毒性相对较大的DBP等,用于相应的儿童用品及个人护理品;作为纤维素衍生物和乙烯基树脂的优秀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在很多领域可代替邻苯二甲酸酯类制取无毒环保塑料制品;此外,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柠檬酸酯如柠檬酸三(2-乙基)己酯等则主要用于环保要求较高的输液袋、血浆袋等医用制品。
雷景新介绍,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先后出台规定,允许柠檬酸酯类产品作为儿童玩具、卫生用品及医药食品等与人体密切相关且卫生要求较高产品的塑料助剂之一。国外已经实现了这种环保型增塑剂的工业化生产,产品已经占据了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市场。
山东万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建强介绍说,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围绕着改善与人直接接触的高分子材料制品中的毒性问题,公司决定进行绿色新材料的研发,通过先后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试验室和各大学院所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创新平台,目前企业公司已研制出WT98、WT99、WT108等无毒增塑剂产品,年产量达到4万吨以上。与国外的高端增塑剂相比,公司生产的产品与PVC相容性好、电绝缘性好。通过大量生产及应用测试,公司WT系列环保增塑剂完全适用于PVC医疗制品、食品包装等要求严格的行业,其各项性能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完全可以替代DOP、DBP等传统增塑剂。
谈到安全环保增塑剂遇到的市场推广难,“我们的产品‘内冷外热’的原因就在于国内产品与发达国家产品标准的差距。”闫建强如是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一些对人体有潜在威胁的产品中已经明确禁用邻苯类增塑剂,而我国则没有做出相关强制规定,为了达到发达国家标准,一些出口企业采取了双重标准:在出口产品中使用无苯塑化剂,而在内销产品中还是采取邻苯类增塑剂。”他认为,只有提高相应的产品标准,环保型增塑剂才会逐步打开市场份额。
事实上,我国在增塑剂方面的标准有些并不比国外低,但是在监管上并不得力,许多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得以在市场上畅行无阻。另外,一些制品企业的负责人也直接地表示,环保型增塑剂虽然说是无毒无害,但价格却是传统增塑剂的一倍,这在市场上很难被接受。因此,环保无毒的绿色增塑剂的推广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进一步把成本降下来、性能提上去。两者共同发力,让好产品打开大市场。
相关链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
(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办公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办公室,食品安全办综合司: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特定迁移量或残留量,不得接触油脂类食品和婴幼儿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毫克/千克、9.0毫克/千克和0.3毫克/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