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准备投放九亩稻田的鱼苗,应该收益会很好。”在素有成都菜篮子美誉的彭州市升平镇广圣村,村民张明聪告诉记者,按照每亩产出五十斤左右的稻田鱼,今年他光在这一项的收入上就能拿到近万元,“如果一切顺利,我明年养鱼面积起码还要翻一番。”
小小稻田鱼 悄然游进升平镇
文献记载,升平镇因地处湔江水系冲积扇三角区核心部位而被赋予彭州后花园美誉。这方沃土自古水草丰茂,一直以来都是稻鱼共生的天然场所。而自有原始农业以来,当地人就有稻田养鱼的传统。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当地河渠纵横,泉眼众多,地下水源十分丰富,是稻田鱼天然生长和人工养殖的理想田园。
当地农户告诉记者,每年5月栽插完水稻后,升平镇农民有将手指大小的猫猫鱼放入稻田的习惯,端午节前后则是捕捞稻田鱼的最佳时机。然而就在十年前,因过量捕捞等多种原因,传统的稻田鱼在升平镇几乎难觅踪迹。当地村民张明聪说,自己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稻田养鱼的好时节,“其实那个时候养的人都已经不多了,我们家里也主要是用来自己吃,吃不了才拿到馆子里面去买,一斤大概就三四元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曾几何时这些上不了席面的猫猫鱼,如今却摇身变成都市族热捧的生态美味。记者了解到,稻田鱼重新游回升平镇后仅张明聪所在的广圣村,稻鱼共生的田亩就恢复到了两百多亩。
稻田鱼协会成立 托起致富金鱼苗
稻田鱼有了消费市场,升平镇政府迅速从中发现了助农增收的契机。经过连续两年的品牌打造,到升平镇捉稻田鱼、品稻田鱼美味已然成为当地端午节颇具影响力的农耕文化活动,每年都能吸引到众多都市客人前往体验童趣。但每家每户散养稻田鱼,不仅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食品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彭州升平镇稻田鱼协会应运而生。
“我们协会是去年下半年成立的,现在重点工作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与政府部门一道对养殖过程的安全进行全程管理监督,二是为农户实行保价回购。”彭州市升平镇稻田鱼协会会长韩亮介绍告诉记者,所谓的保价回购是指将鱼苗免费发放给农户养殖,收货时则以20元价格回收。
“按照一亩田放养六百尾苗计算,每亩田大概能收获五十到一百斤稻田鱼,养鱼的过程则是没有任何成本的,也就是说光一亩稻田就能至少增收千元。”韩亮告诉记者,虽然稻田鱼协会成立不久,但加入的农户积极性非常高,升平已有超过五百户近千亩稻田今年将实现稻鱼共生,“普通的猫猫鱼在菜市场就几元钱一斤,我们的收购价标到20元。之所以能值这个钱,打的就是生态牌。我们对农户的要求是田里绝对不能打农药、施化肥,肥田只能采用菜籽榨干后的油饼,这样才能保证绝对生态健康。”
小鱼跃农村 建设新画卷
“现在的升平镇是每天一个样,到处都在搞建设。景观越来越好,路也越来越宽,连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习惯都变好了。现在大家都晓得要维护好升平的形象,才有更多的客人来耍。”当地村民张明聪告诉记者,自己除准备继续扩大养鱼规模外,已经有了新打算,那就是开一家自己的农家乐,“我把儿子送到彭州城里学厨艺去了,等他手艺学成,说不定我卖鱼都已经把开馆子的钱挣回来了。”
抓稻田鱼、烹稻田鱼、品稻田鱼,游昌衡祖宅故居、感受风车魅力……升平镇稻田鱼的名气大了,带动的不仅仅是当地农户们的养殖积极性,同时也让当地的乡村旅游真正火了起来:一座座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个个沉寂的非遗项目在游客眼里重新焕发生机……升平镇,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新变化。
当地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升平镇将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以“游尹昌衡故居,品稻田鱼美食”为主题的稻田鱼美食文化活动。届时,除捉稻田鱼、品稻田鱼等传统精品乡村旅游项目外,当地还将推出包粽子、包皮蛋、磨豆腐、吃农家饭,喝雄黄酒、做风车等诸多端午节民俗体验活动。
“真心欢迎大家来升平做客,重新找到童年记忆中的乐趣!”升平镇党委书记达禹和认真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