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博鳌观察之邀,多位世界知名经济学家与中国企业家参与了2014年度“六问”活动。学者提出的视野开阔的问题,交由经营一线的企业家来回答;一问一答间,给读者带去理论与实践比照的价值。
本文为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与丹麦最大的工业集团之一丹佛斯中国区副总裁车巍(简介)展开的一场纸上对话。
陈志武:鉴于中国经济转型面对挑战。在中国经济这个转折点,你认为你的企业更应该侧重国内市场,还是更应该在海外发展,包括海外投资与并购?
车巍:无论是十八大还是刚刚结束的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一届政府都在强调落实“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归根到底也就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简单化的“土地城镇化”。
针对这一目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出现了充满文艺范的用语,一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显示出上层对于绿色城镇化的高度重视。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已经打下了很好的经济基础。与以往相比,中国经济的转型意味着将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更注重能源效率的提高而不是不计环境代价的盲目发展。
在天津、辽宁鞍山、浙江海盐以及河北保定等地,当地政府通过与丹佛斯合作开展节能的区域供热等项目,我们在节能减排,优化环境和创造绿色就业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当地已经感受到了转型带来的好处。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转折点,丹佛斯更加看好中国市场,将继续把中国作为全球重点市场之一,并始终把中国看做是欧洲以外的“第二家乡市场”。
陈志武:中国跟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领土纠纷继续升温,这些在影响你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方向吗?如果今天还没有影响,将来是否会?这会让你减少境外投资还是会增加?
车巍:从宏观上来看,和平发展已经代替战争革命成为新世纪的主流,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有三大中心:一是经济危机的中心在欧洲,欧洲正在努力走出经济危机但尚未完全摆脱危机。二是政治军事危机的中心在中东,特别是叙利亚,危机背后的焦点在于对石油等能源的争夺。三是经济成长的中心在亚洲。
中国经济增长不大可能回到过去十年的两位数,但是如果能够保持7%的经济增长速度,那也相当可观。中国7%的增速,意味着中国对全球经济的拉动力相当于美欧的总和。最近部分亚洲国家围绕防空识别区、南海主权等问题出现一些争端,在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大潮背景下,这实际上提供了中国与邻国对话的机会。由于亚洲国家怀有发展经济的共同目标,我们认为领土纠纷不会扩大化,不论今天还是将来,合作与发展仍将是亚洲的主流旋律,不会影响我们在本地区的投资。
陈志武: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否改变了企业的投资计划?是要增加在中国国内的投资,还是减少?
车巍:丹佛斯自本世纪初提出了将中国作为“第二家乡市场”的长期战略,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丹佛斯在全球第三大市场,员工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二,而且中国是丹佛斯在全球的最大采购来源国。为了城镇化进程中有更多的人享受更加美好的城镇生活,无论是从田间到餐桌保证食品安全和环保的仓储冷链,从热源到室内舒适节能的“热链”,还是更加有效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通过加强本地研发力量,设计和生产更加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看到了新一届政府在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方面的决心。随着更加公正、廉洁、高效的政府体系的建立,我们相信中国经济将释放出更多活力,为中外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也给予我们更多信心继续扎根中国,扩大投资。
车巍,丹佛斯中国区副总裁,负责制定并执行丹佛斯公司在中国的传播战略,包括公共事务/政府合作、公共关系与媒体关系、以及品牌和企业内部传播。
2010年加入丹佛斯前,车巍在凯瑞安达国际传播咨询公司担任合伙人兼北京办公室负责人,长期致力于为国际知名公司在华的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以及中国企业和机构实施“走出去”等战略咨询业务,是最早将西方公共关系方法引人中国的专业人士之一。
车巍拥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学位,并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国际关系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