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餐饮 >
边吃火锅边“上课” 另类餐饮吸引独特人群
时间:2013-12-18 10:06  浏览次数:

  在北京西单一条胡同里,有一家能“一边上课一边吃火锅”的餐馆

  而让这家餐馆更特立独行的,还包括对顾客的苛刻要求:只允许出生于1980至1989年的顾客“上课”,上课需提前预订,迟到不让进门,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间还要做广播体操。

  就是这样苛刻的要求,却让这家名为“8号学苑”的餐馆格外引人注目,甚至曾一度吸引到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的注意,并有意向投资。不过最终因为在要特色还是要效益上有分歧,让合作未谈妥。

  出生于1981年的“8号学苑”创始人韩桐说,与一般餐馆相比,“8号学苑”更是个供80后怀旧、社交、“一起乐一乐”的文化平台。未来,他希望“8号学苑”走出“教室”。

  只许80后进餐,服务员是值日生

  韩桐的“8号学苑”直到现在也只有16张餐桌,但就是这16张餐桌,却接待了数万名的“学员”。

  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走进了这个位于北京西单灵境胡同的“8号学苑”,这间装修看似简单的餐厅却别有风味:餐厅装修成上世纪80年代的教室模样,餐桌是课桌的样式,只在课桌中央留了放火锅的地方;餐具是大搪瓷碗、搪瓷盆,甚至有些斑驳。

  此外,教室里还有小霸王游戏机、跳房子、富有年代特色的明星海报、塑料铅笔盒、漫画书等80后拥有记忆的玩具或游戏。这一番装修,让不少80后大呼过瘾。

  更为过瘾的是,要来这里上课并不“容易”。在“8号学苑”,提前预订餐位要说“老师,我要上课”,进门前需查验身份证,非80后不让入内;菜单设计成答卷的样式,点餐要交卷,这里更没有什么服务员,只有叫“值日生”才会有人来服务。

  课程开始后,“老师”还要站在讲台上开始宣布“校规”,学生们围着课桌做着“考卷”,迟到的“同学”被罚在黑板前背“校规”。课堂上,顾客还要回答“老师”的提问,答不出要罚站,答对了有大白兔奶糖、铁皮青蛙、麦丽素等奖励。

  “来我们这儿进餐就是‘事儿多’,这让我们挨了不少骂。”韩桐笑言,刚开始他身边的不少朋友包括他的妻子都不理解,认为做生意自然是顾客越多越好,哪里有客人来了挡在门外的道理?

  结婚“份子钱”做了启动资金

  韩桐从上大学时就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学习旅游专业的他,大二就开始带团,随后从事了7年的旅游行业。

  2008年,27岁的韩桐结婚了,收到一笔相当可观的“份子钱”。“一下子有了这么一笔钱,创业的念头再次滋生。”韩桐笑称,巨蟹座的他和妻子都特别爱吃,甚至为了吃一顿火锅特意跑去四川,于是就决定开一家“串串香”火锅店。

  “当时的想法也比较简单,就觉着,火锅嘛,简单,放一堆菜锅里煮就行了。”韩桐说,当时正好西单灵境胡同里有一家店面正在招租,租金也合理,韩桐当天就与房东“拍了板儿”,交了一万元租金。

  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直到现在要找到“8号学苑”仍不容易。当时,韩桐邀请两批有餐饮经营经验的朋友来帮忙设计厨房,却被劝“最好能转租出去,否则你就认栽,绝不合适开饭馆”。

  韩桐坦言,做了7年旅游行业的他并未意识到餐饮是“实体”行业,需要顾客走进来才能运营。这间店面位于胡同里的胡同,在“过来人”看来,是个“要赔钱”的地面。

  不过,年轻气盛的韩桐并未被吓到,这一坚持就是5年。如今“8号学苑”已小有名气。

  “刚开始只打算定位在年轻顾客,并没有限定为80后。”韩桐说,产生这个想法是在开店第二年即2010年。不过,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周围人群的认同,甚至觉得韩桐这点子会让路子越走越窄。

  这次,韩桐的“拧劲儿”又上来了,偏偏要把原来火锅店旁边的店面重新收拾装修,这个名为“8号学苑”的“教室餐厅”于2010年2月份就开张了。“刚开始没有什么顾客来,最少的时候只有三五桌,老师也在上面讲课。”

  “不少上了年纪的顾客就说,来这儿吃顿饭怎么这么麻烦。”韩桐说,这一决定让他挨了不少骂。不过,他并没有动摇,决定跟随自己的这一信念。事实证明,韩桐的“拧劲儿”最终得到回报。“到了2010年夏天,80后主题餐厅已经开始让大量顾客排队了。”韩桐说。

  打造80后怀旧社交文化平台

  “8号学苑”的创意,曾一度引起雷士照明吴长江的注意,并有意向其注资300万元。“(吴长江)先是派了秘书来,觉得味道、风格都不错,后来又亲自来过一趟。”韩桐说。不过,这笔生意最终并未谈成。

  韩桐说,当时双方的分歧在于,韩桐坚持限定80后顾客,而吴长江则主张取消这一限制;另外,吴长江甚至还定下几年之内在一线城市开多少家连锁店的要求,这也未得到韩桐的同意。

  “8号学苑”将“80后”式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记者了解到,在“8号学苑”担任服务人员的都是80后。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老师,有公司职员,在这里兼职做“值日生”,大部分都是为了“图一乐儿”。

  而实际上,加上韩桐自己,“8号学苑”只有四名全职工作人员,另外三名都是上课的“老师”。

  “与别的年代相比,80后是个特别的年代。”韩桐感触很深地说,80后是在理想主义下成长,长大后却面临现实的一代。“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才能有好工作、好房子住;但我们长大了才发现,大学毕业不一定找得到工作,房价更是高得离谱。”韩桐说,和70后、90后不同,80后成长在一个落差巨大的年代,注定特别。

  因此,从一开始,韩桐的“8号学苑”就不仅仅被当成一个餐馆来经营,他更希望这里能成为80后宣泄情绪、回忆童年、社会交往的文化平台,文化意义要高于商业意义。

  韩桐的这一想法得到不少80后的认同,“8号学苑”更是名声鹊起。后来,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韩桐又陆续在北京开了另外三家店面,每个月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后,每个月利润达到20万元以上。




上一篇:玩转传统餐饮“三武器” 互联网思维改造餐饮   下一篇:全聚德定增或战略调整 股民忧IDG资本进入管理层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