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街变“K”歌街 跟风投资是喜是忧?》后续报道:
昨(19)日,本报《餐饮街变“K”歌街 跟风投资是喜是忧?》一文,报道了滨江路金港名都一带多家餐饮店“变脸”歌城,引来不少市民打进热线各抒己见。该新闻在论坛上也引起了热烈讨论。有人说这是市场需求,还能引领潮流;也有人说歌城利润大,但不确定因素太多,需要谨慎。
我认为金港名都一带的美食街变为“K”歌街有其市场需求。 一是 歌城是夜间营业,停车可以打擦边球,不怎么受交通限制。其次,那一带的好多歌城都是几个老板搭伙做,每个人都凭关系带客户,生意稳得起,加上装修规模一个盖过一个,虽然价格偏高,但消费者愿意买单。此外,整个滨江路上的KTV,比遂州商场、天宫路的KTV上档次, 而且滨江路上是人气财气的集中地。
消费类行业就如此,不进则退,优胜劣汰,金港名都的“K”歌街能引领行业潮流,但谁能笑到最后也未可知。
做餐饮,主要是定位、选址、项目、服务等方面,要根据经营项目的大小来选择,不一定非要在滨江路上。商业用水用电等都很贵,而且房租成本逐年攀升居高不下,这几年员工工资连续上涨,都给经营者带来不少压力。
独门独户不好做生意,要成气候才行。现在,滨江路餐饮是两头红火中间冷清,最近我还听说有一火锅店想在中天外滩开分店。现在变成了歌城一条街,肯定有市场需求的因素。
遂宁人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但没有多少吃饭的人愿意停了车多走几步路,所以那一截的餐饮店不好做。现在KTV开成一条街,也不能说就是跟风投资,毕竟金港名都是在滨江路中间,靠两头都近,且环境上档次,怎么能不吸引人呢?像以前天宫路也是先开了一家,后来跟风开了一条街,也没见有多大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竞争力度,对KTV自身的要求更高,包括服务、设备、价格等,消费者就近选择的余地也很大。
歌城上档升级,对于市民来说,体验更舒适,也愿意买单。但作为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一味的高档消费并非是市场趋势,真正的好口碑是需要大众消费来评判的。自中央出了“规定”后,遂宁高档餐饮明显遇冷,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毕竟消费群体有限。而歌城消费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大部分市民难以承受,仅靠少量的商务宴请或生日聚会等来运作,万一哪天中央又出了一个限制歌城高消费的规定,又该如何收场?所以说,单靠关系去维持的生意很难有真正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