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餐饮 >
限制三公消费令餐饮业很受伤 部分企业面临洗牌
时间:2014-01-10 22:42  浏览次数:

  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节约一直是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自从去年“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细化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各级党政机关5年内一律不得新建楼堂馆所;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出台新规狠刹会议费支出;发布实施《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随着限制三公消费的措施接连出台,多个行业受到了影响。首当其冲的是高端餐饮和高端白酒行业,他们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走起了亲民路线。

  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后,高端餐饮业迎来了最冷的冬天,去年A股餐饮上市公司全聚德、湘鄂情、西安饮食三家上市公司首次出现负增长。全聚德这个百年老店的净利润上半年下滑了31.45%,湘鄂情净利润下降幅度高达388.08%,此外,在香港上市的小南国中报净利润大降43.3%。高档餐饮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这个建立在特殊群体的畸形行业开始回归餐饮业应有的属性,多数餐饮公司宣布进行全面业务转型,转向中低端大众消费业务。

  与高端餐饮也一脉相承的白酒行业也迎来了大洗牌。曾经以茅台为代表高端酒不仅仅是酒,已经成为了奢侈品,在国内形成了一股不理性的白酒投资热,“限令”的出台,让这些高端酒的消费开始回归理性。

  此外,因公集体外出旅游、开会等也瞬间也有些销声匿迹,多家旅游业上市公司面对业绩大幅下滑,通过调整业务应对危机,降低高端业务的比重,重点发展中低端业务,吸引更多的散客团。

  限制三公消费并非对所有行业都是负面影响,由于公务用车采购及使用被严格管控,采购格局发生了变化,自主品牌或将因此新增销售70万辆。

  限制三公消费对于各个行业的影响尚未结束。对于曾经依附于三公消费而繁荣起来的企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转型,如何在行业洗牌中重新树立品牌和地位。

  三家A股餐饮上市公司业绩全面下滑湘鄂情同比下降近400%

  去年以来,限制三公消费政策这把“利剑”把多个建立在“畸形”消费的行业打回原形。其中,高端餐饮业受到的影响巨大。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wind数据统计显示,A股餐饮上市公司全聚德、湘鄂情、西安饮食三家上市公司近3年的业绩在2011年收获丰收后,2012年业绩开始同比下降,2013年开始出现了负增长。同样,在我国香港资本市场上市的小南国也为幸免,其中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大降43.3%。

  从上述数据上不难看出,我国的餐饮业在2012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的根基,也有企业抱着乐观点态度,以为国家对于限制三公消费的影响会随着2013年的到来而结束,但是,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在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不松反而紧,餐饮业上市公司业绩在去年一季度出现大幅下滑后,无奈开始了转型之路。

  根据全聚德发布的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为8.5亿元,同比下降6.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58.04万元,同比下降了31.45%。

  同全聚德一样“受伤”的还有湘鄂情。湘鄂情中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下降了388.08%。

  另外,国内一些高端餐饮企业,包括静雅酒店、俏江南等企业也在备战上市,但是,在行业调整下,他们的上市步伐被搁浅,而且业绩也像其他企业一样,遭遇“滑铁卢”。

  12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下称《规定》),再次划定了一道道“舌尖上”、“车轮上”的纪律红线,比如明确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以及香烟和高档酒水。

  在政策的“高压”下,高档餐饮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而走老百姓吃得起的大众餐成为高档餐饮企业的转型写照。

  事实上,在资本市场的大军中,餐饮业可称得上是“小众”,但是,从几家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政策的“打压”对他们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建立在特殊群体的畸形高端餐饮业开始回归餐饮业应有的属性。

  为应对市场的变化,餐饮企业纷纷推大众餐来“御寒”。例如,全聚德开发中低档创新菜,全年开发创新菜品350个,其中低、中档菜品合计占创新菜总数占70%。另外,净雅酒店调整菜品结构,增加家常菜、小海鲜,修改菜谱、下调价格,并停售高档鱼翅燕窝、单价200元以上菜品,人均消费下降30%。

  除了菜品上的调整,有的餐饮企业开始多元化经营。其中,湘鄂情为自己定制的目标锁定在环保与餐饮两大主业。

  在湘鄂情看来,进军环保是公司“两条腿走路”战略的措施之一,在高档餐饮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湘鄂情正持续“加码”环保业,寻求新的盈利点。

  高端酒梦断“三公消费”

  价格“崩盘”部分企业面临洗牌

  2013年,对于白酒业来说无疑是沉痛的一年。高端酒市场销量萎缩,中低端白酒的缺位,令一线酒企遭遇转型阵痛。二线、三线酒企面临一线酒企产品、服务下沉带来的市场挤压,面临被淘汰的可能。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原因,除有来自白酒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原因外,限制三公消费政策的出台则是引发白酒业洗牌的直接导火索。

  限制三公消费政策是引爆白酒业洗牌的导火索。白酒行业经过十年黄金发展期,为自身也埋下了不少的“隐患”。高端酒的盛行,价格的疯长,给投资者和投机者带来了商机,但是白酒终归是白酒,他固有的属性是要要满足消费者需要,白酒业的投资理财在国内尚不成熟。于是,在“限令”面前,社会“高库存”像泄洪一样推上市场,随着而来的则是价格的“崩盘”。

  曾经是白酒业价格风向标的贵州茅台的价格也出现大幅下跌,从最高点2300多元,在2013年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甚至到了800多元/瓶的价格,而其出厂价为819/瓶。而新进入的“特约经销商”的价格为999元/瓶。如果是后者,那么意味着每卖一瓶酒就要亏损近200元。同样,出厂价在700元以上的五粮液也面临价格压力,市场价格在650元左右。

  业绩的回落在业绩上充分表现出来。数据显示,白酒企业在经历过2011年和2012年的稿增长后,2013年业绩出现了较大分化,前三季度,仅有贵州茅台、青青稞酒和伊力特3家企业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而其余10家企业的净利润出现下滑。其中,酒鬼酒、沱牌舍得和水井坊的降幅最大,净利润同比下降95.56%、97.06%和89.10%。




上一篇:兰州部分餐馆餐饮具竟有“一盆水洗到底”   下一篇:新年首日“开门红” 四川零售餐饮花了36亿元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