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巴马建立糖厂以来,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设长村群众就大面积种植糖蔗,1998年,该村糖蔗生产达到了第一个历史的最好时期。之后,由于糖价的一路下跌,2001年全县糖蔗生产跌到了最低谷,该村糖蔗的生产也受到一定影响,直到该县改制老糖厂,2002年该村糖蔗生产又步入良性发展阶段,成为全县糖蔗生产第一村。
尽管经历了糖价和蔗价低迷,但该村蔗农的头脑似乎比较“固执”,在其他村蔗农都“谈蔗色变”、不种植糖蔗的岁月里,该村蔗农依然坚持种植糖蔗,一直到现在,转眼间已经是18个年头了。因此,该村富得比较均匀,发展比较平稳,有数字为证:该村蔗农以种植糖蔗为主要收入,2012/2013年榨季糖蔗进厂完成14394吨,人均纯收入连续18年为全县最高之一,2013年达到6808元。
该村之所以坚持种甘蔗,离不开该村党支部书记覃忠的引导和服务。今年60岁的覃忠从2002年至今,已经连续12年担任该村四届党支部书记和镇、县人大代表。谈到如何引导农民种植糖蔗,覃忠说,重要的是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利,不搞瞎指挥。2010年10月,覃忠组织该村蔗农成立了村糖蔗生产协会,成为全县第一个村级糖蔗生产协会,协会从选择品种、田间管理技术到砍、运、榨、兑现蔗款等,专门为蔗农提供服务。同时,他积极争取政府的资金支持,对农户土地进行整治。“土地整治前,这里基本上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补丁田’,耕种起来很麻烦,现在成片了,不光可以机械化种蔗,而且涝能排,旱能灌,糖蔗产量也提高了近三分之一。”该村拉乙屯蔗农覃艳亮一语道出了开展土地整治的成果。通过土地整治助蔗农增收,大大激发了蔗农种植糖蔗的积极性。
种植糖蔗劳动强度比较高,特别是砍运阶段,蔗农苦不堪言。为解决劳动力问题,覃忠多举措破解糖蔗种植劳动力不足问题。建立了党员互助小组,解决该村单户种砍运工作劳力不足问题;同时,争取县糖业、农机等部门支持,给蔗农配置甘蔗升降装载机。
近10年来,覃忠多次被评为该县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十佳村干。 (许泰文 黄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