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超       烟酒       冷冻       乳品        肉品      糖业       调料       粮油       保健      饮品      餐饮       日化
当前位置:主页 > 消费安全 >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关于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中更加重视创新驱动的建议
时间:2014-01-18 15:12  浏览次数:

  关于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中更加重视创新驱动的建议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立足现代农业建设,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为目标,努力把“两大平原”建成国家商品粮基地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样板区、高效生态农业先行区和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为全国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创造经验。

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员会作大会发言。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发展现代农业要靠改革,特别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改革破解体制机制的制约。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顶层设计中要梳理近年来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剖析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也要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据报道,两大平原水土流失面积超过30%,耕地黑土层的平均厚度从上世纪50年代60厘米减少到了35厘米左右,有机质含量亦从8-10%下降到3-5%。我国以占世界不足10%的耕地,养活了超过世界20%的人口,施用了全世界33%的化肥,大肥大水的粗放耕作在我省很普遍。近十年,亩化肥施用量增加了近一倍。全国农业用水平均占水资源消耗总量的68%,我省达到74%;龙江生产水稻单位耗水几乎是以色列的3倍。全省年用种子27亿斤左右,但本省培育的优良品种数量在下滑,进口"洋种子"用量呈递增和扩张的趋势。龙江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遥遥领先,但效益低,同质化竞争普遍。

  九三学社省委根据所了解的农业科技新成果和近期可能取得突破的潜在新进展,建议在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更加重视创新驱动,关注农业生态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把改革的红利和创新的活力都充分释放出来。

  一、创新驱动发展,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据统计,测土施肥可在产量不减的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量15%左右。东北农大开发的粳稻“前氮后移”施肥方法可使氮肥的施用量减少20%左右,同时产量提高15%左右,且食味值增加,亦适用于玉米等作物。如进一步采用“变量施肥”法,施肥量可再降10%。与信息技术结合,开发基于“3S”的测土数据库,整合各种来源的数据,补充调查实测数据,开发出真正适用龙江的大面积平衡施肥智能系统,可望在稳步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有效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通过推广肥料包膜缓释技术,可以按照作物生长期的需求施肥,增加针对性,进一步提高肥效。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大有机肥(生物菌肥)、秸秆生物碳的施用,起到解磷、解钾、固氮、松土、保水,抑制土壤退化、改良土壤,还有助于养殖废弃物处理、减少秸秆焚烧量,为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按作物养分吸收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实行科学轮作结合,就可以有效减缓黑土层厚度及有机质的减少,使两大平原商品粮高产持续得更久。

  为此建议以这些新老土肥技术有机融合为支撑,推动改革,建立“直补式”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采用经济和行政组合手段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遏制黑土地的退化。

  二、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的水资源管理水平,建立定额有偿使用制度

  在提到龙江农业发展的优势时,许多人都说我省不缺水,是指不像有的省市那么严重的缺水,直接影响到现在的生产、生活,不是说就可以随意浪费有限的水资源。一些地方大面积的“旱改水”,抽取地下水种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和产值,却导致了范围较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应该引起重视。从总体上说,我们现在水稻每年亩灌溉水至少500方,如果按照规划种植面积达到6000到6500万亩,每年种稻耗水就要达到300至325亿方,加上种玉米等其他农作物耗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会大大超过国家根据水资源总量核定的我省2020年用水量353亿方的约束指标。由此可见,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我省正在推广河海大学研发的水稻种植节水技术,节水35%以上,在此基础上合作研发的控制灌溉技术具有更显著的节水推广价值。还可进一步引入国内外若干节水新技术。

  为此建议在全省大规模水利建设中综合考虑加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种水稻,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并适当补给地下水资源,同时依靠改革,建立、实行农业用水的水资源定额有偿使用、梯级收费制度,从体制机制上激励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保证我省农业用水量控制在水资源耗用量的65-68%之间。

  三、建设龙江优质品种“繁扩推一体化”体系

  据统计,品系对种植的贡献率在25-35%。农业生产具有区域性,发展本地的优良品种十分重要。目前,我省多数育种机构规模小、分散,种子经营更是小而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呈逐年萎缩趋势。进口转基因玉米种子开始大量进入黑龙江,我省的“农科”、“垦丰”无法与“孟山都”、“先正达”等育种超级大鳄相比。在市场渐失的局面下,更面临基因安全的问题,一旦来自外国的转基因品种出了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粮食安全很难保障。“黑龙江大粮仓,安全大厨房”须有与之配套的优良品种选育、示范、推广体系。

  为此建议争取国家的有力支持,在两大平原的腹地,利用河流的阻隔,划分、建立面积足够大的非转基因种系保护区。在保护、繁育现有优良品种的同时,集中东北农大、农科院、农垦、八一农垦,外联吉农大、吉农科院及沈农大,实施大联合、集成创新,实施产学研用联动,推进人、才、物、体制的有机整合、共享、提升,建立起全省超级“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整合南繁基地资源,把育种基地规模做大、实力增强,形成应用一批,后备一批,研究一批的良种繁育体系。

  四、与信息化融合,建设第三方可追溯的龙江绿色农产品安全体系

  我省制定的《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可视为两大平原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抓住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对实现2015年食品工业产值达到5500亿元的目标具有基础性作用。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推动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的效益有赖于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一旦让黑心的商人有机可乘,举着龙江绿色食品的旗帜趁机浑水摸鱼,辛辛苦苦种粮食的农民就很难增加实在的收益,宝贵的品牌效应也会受到冲击。要以农产品高值化为目标,以农产品安全为抓手,支持龙头企业做订单,通过基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流通和加工产业化,市场销售品牌化,通过严格的监管保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保证龙江农产品品牌的安全。




上一篇:农工党黑龙江省委员会:关于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议   下一篇:欧洲议会首次全体会议特别关注环境保护
分享到:
文章编辑: 网络整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