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强师德师能建设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一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八条规定》,深入推进 “教好书、强素质、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强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育,积极完善师德师风评价标准,加强责任追究。
二是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能力。重视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严把教师队伍入口质量关,严格执行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制度。组织实施好免费师范生、省考县选、特岗教师招聘工作。加强与名校交流与合作,开展名校名师结对帮扶活动。科学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合理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
三是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认真落实中小学校长、教师专业标准,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规模组织开展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统筹国、省、市、县四级教师培训工作,推进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组织好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实施好“名师大篷车”送教活动。评选安康市名师20名,学科带头人50名,教学能手200名,完成2万名教师培训任务,实现校本研修全覆盖。
全面落实教育公平惠民政策 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一是提高营养餐实施水平。以学校食堂供餐为核心,以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为关键,加快食堂建设,办好学校食堂,强化规范管理,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全规范实施。
二是完善困难学生资助。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资助的制度建设工作。不断提高资助工作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三是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抓好困难学生政府资助、留守儿童教育管护、残疾儿童入学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等工作,使弱势群体的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四是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强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平安校园”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员参与的安全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安全工作考核权重,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安全风险评估和重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加强师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升校园安全基础能力。加强校园安全稳定隐患研判、排查和整治,认真落实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健全完善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努力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积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一是推进城区学区制和招生制度改革。推行大学区、督学责任区、教研协作区三区一体化管理改革实验,通过教育联盟、对口帮扶、互助合作、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小学毕业生按学区免试就近对口直升初中,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向初中分配等措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实施“两改善一提高”,改善中心城区现有学校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制定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完善县级职教中心管理体制,整合市县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强化专业统筹管理,实行统一招生制度。制订《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和就业安置管理办法》,加快安康职教集团建设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方向,继续抓好“六五”普法工作,坚持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加快建立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保障广大教职工和家长的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完善校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阳光治校。进一步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教师管理机制,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用人机制。
四是推进课程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体现到课标、教材以及考试评价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坚持开放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民间资本和优秀人才进入教育领域,激发教育活力。加强对现有的民办教育引导、管理,积极与发达先进地区建立教育改革发展合作交流制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进入安康,加大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结对帮扶,鼓励多种形式优化重组,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大力推进美丽新校园建设 着力优化育人环境
一是抓好校园规划建设。根据学校的定位、功能、特色和发展任务制定校园建设规划,做到学校基本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校园建设规划要符合有关建筑法律法规、学校建设标准和抗震消防要求等规定。要坚持育人优先、学生优先的原则,合理区分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区,努力营造舒适安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生态、书香、人文、平安、和谐校园为重点,扎实开展“美丽新校园”创建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积极营造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办学水平。每年命名一批特色学校,组织对申报学校进行督导评估,开展特色学校评选和表彰活动,发挥特色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