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做好“中国梦”的跨文化传播工作,要重视意义阐释而不是符号与概念的简单输出,要重视意义体系的构建与传播而不是意义碎片的零散输出。主体双方真正的沟通与理解在于意义的交流,“中国梦”的跨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要形成有意义统领、核心精神的意义体系,还要形成一套完善的表意机制,在传播活动、文化行为、文化产品等各种途径与载体中表达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精神。应该认识到概念与符号的简单输出,并不能有机地嵌入关于世界的知识体系架构中,需要重视“意义”的输出,形成源源不断的意义流,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意义体系,形成一定规模的媒介话语流,适应时代语境与环境的变化,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跨文化传播,逐渐在更多方面与国际社会形成良性的话语互动,并在话语互动中消除或减弱国际社会的误解和误读,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为世界开启思考问题的新维度与意义解释的新向度,充分表达人类更为全面的体验与认知。
在“中国梦”跨文化阐释国际传播过程中,要舍弃传播效果较差、不能够深入人心的宏大叙事的传播方式,解构与具化“中国梦”,进行意义深描式的传播,将“中国梦”解构与具化为一个个故事,作真实的、感性化的报道。同时,创新对外传播的话语表达体系与表达方式,适应国际受众的接受习惯,学习国际化的语言表述风格,比如幽默、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等。在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增加深度报道以及专稿、特稿等更具有深入阐释效果的报道形式,做到有效与深入人心的传播,增加国际社会对我们的了解与理解,减少误解与曲解。我们应在对自己和对方的历史、文化、民族拥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国家自信、文化自信,从容地出入于各种文化情境,做好“中国梦”的跨文化阐释国际传播工作。
在全球传媒时代,“中国梦”跨文化阐释国际传播工作十分重要,不容忽视。我们之前在国际传播界一直处于失语的地位,得不到关注,没有话语权,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一举一动都为世界所瞩目,正是我们对外传播的重大机遇期,因此,必须牢牢把握这个跨文化传播的大好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中国梦”的跨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工作,增进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了解与理解,继而减少与避免误解、偏见甚至是曲解和捏造,为我国社会各个方面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与深化改革、实现“中国梦”创造一个公允的、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作者 张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