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驻海宁记者 陈强 通讯员 俞小林 漫画 张利昌
在海宁斜桥某菜场附近,每天流向市场的1000多只馒头或花卷,居然出自一个由猪棚改造的无证作坊——知情人称“猪棚作坊”里。前几天,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接到举报后,赶赴“猪棚作坊”,依法取缔了这一非法加工点。
作坊以前是猪棚
海宁斜桥某菜场附近,每到下午,一个卖馒头和花卷的摊位生意非常好,0.4元一只,络绎不绝的新居民前去购买。
前些天,有知情人士向晚报报料称,这些白馒头全部出自于一个“猪棚作坊”。人吃的白馒头怎能出自“猪棚作坊”?海宁食品监督员老俞花了几天时间不懈寻找,终于在海宁市斜桥镇祝场村祝东周家角找到了这个非法作坊。
从外边看,这是一幢普通的两层民房,走入其中,才发现屋后有一个馒头加工作坊。
脏兮兮的水泥墙,破败的瓦,加工作坊的面积约70平方米,分为3间。其中一间堆放了面粉、酵母、碱等做馒头的原料;一间是加工车间,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直接用手在做馒头;第三间里有一个大灶,灶上正蒸着馒头,灶旁则堆放着乱七八糟的杂物。3间屋子里又脏又乱。
作坊外,有一个高达2米的锅炉。锅炉里满是燃烧的木炭,锅炉边堆着大量木炭。
据房东介绍,这3间作坊原本是一个猪棚,一年前,他们不养猪了,就用水泥简单地弄了一下,以每年1万元的价格租给了来自河南的一家四口,“他们在这里添置了锅炉等简单的设备,就用来做馒头和花卷了。”
环境实在令人忧
这个又脏又乱的简易作坊,能用来生产馒头吗?食品监督员将这一情况反映给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宁市场监督执法人员马上赶赴现场进行检查。
执法人员发现,馒头加工人员没有戴口罩、手套,一旁的木板上随意堆放着不少已发酵好的面粉,没有采取任何防尘防蝇措施。在满墙污渍的这个作坊里,连一个像样的清洗池也没有。
执法人员检查后发现,该加工作坊无证无照,无原料出入登记台账,也无独立加工间、包装间和像样的原料储存室,整个生产环境令人担忧。
执法人员还发现一包已开封的复配添加剂,包装配料表上写着甜蜜素、糖精钠、阿斯巴甜等添加剂名称。“按照相关规定,甜蜜素、糖精钠这两种添加剂是不能用于馒头生产的,在做馒头的过程中添加了这些,就属于超范围使用。”海宁市场监督执法人员说。
面对检查,一名从头到脚都沾了白花花面粉的男子承认,他和家人在这里做馒头,确实属于无证经营。
男子姓郑,河南人,在外做馒头多年,一年前从湖州来到海宁,租下了这个猪棚。
郑某的女儿说,他们每天要用400斤面粉生产1000多个馒头和花卷,“每天都是上午做、下午卖,由我带到附近的一个菜场,每个卖4毛钱,来买的主要是一些外来打工人员,这些馒头我们也吃的。”
执法人员详细讲解了食品生产的相关知识,并依法将现场的原材料、生产好的400多只馒头、蒸锅和加工模具等全部查封,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
“民以食为天,吃的东西绝对不能马虎。”海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对该作坊进一步调查,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同时,执法人员还将结合“食品安全百日严打行动”,对海宁市食品生产作坊、加工企业、副食品店、熟食店、凉菜店等加强巡查,让市民吃得放心。
(请报料人来领线索稿酬60元)
原标题 [白花花的馒头竟出自“猪棚作坊”]
以上内容来自:南湖晚报
[责任编辑:纪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