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一优带百通”的综合性战略举措,大力开放招商。全面拓宽开放领域。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开放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鼓励境内外投资者进入旅游、金融、商务、物流等服务业,鼓励境内外资金进入城建、农业、教育、卫生等领域。强力推进开放招商。更加注重科技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坚持重落地、重投产、重带动,引进更多好项目、大项目。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争取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在焦作市设立地区总部。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做大做强省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创建省级精细化工出口基地,新增海关双A类企业2家。发挥焦作海关优势,加强与青岛港、连云港等港口合作,吸引豫西北、晋东南企业办理业务,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区域中心城市。持续优化开放环境。外来企业、本地企业都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都是加快发展的主力军。深化开放提升年活动,对外来企业、本地企业一视同仁,对投资项目一律落实优惠政策,一律提供保姆式、零距离服务,让企业高高兴兴投资、顺顺利利办事、踏踏实实发展。
(二)着力推进十大建设。今年安排市重点项目(第一批)319个,总投资207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8亿元。坚持把十大建设作为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工程强力推进。城市水系建设方面。实施新河治理工程,实施群英河等4个城市河道整治、景观水利用工程,完成影视湖、龙寺、圆融水库主体工程,完成大沙河城区段防洪治理工程,建成带状湿地公园。铁路建设方面。加快站南广场征迁建设,郑焦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推进铁路货运北站搬迁前期工作。生态建设方面。完成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提升工程,完成龙寺公园等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北部浅山区生态治理恢复,打造带状公园景观。海关及保税区建设方面。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开工建设通港物流园区三期。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方面。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年度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快财税信息共享平台、教育信息化和智慧医疗建设,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智能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方面。保质量、保进度,建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能源建设方面。龙源电厂、焦作电厂异地扩建工程各试运行一台机组,启动丰收路以南、焦郑高速以北城区电网归并改造,全面完成城区居民小区无人承接配电设施改造任务。公路建设方面。加快武云高速建设,启动云台山到省界段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南太行绕城高速开工建设。职教园区建设方面。加快推进技师学院新校区项目建设。
(三)着力加快工业转型。坚持工业强市,大力开展工业转型升级攻坚年活动,壮大工业整体实力。强力推进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实施“330”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推进100个超亿元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238亿元,41个项目竣工投产。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升级重点,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强力推进智能物联机器人、卓林数码电脑零部件、金宇阳电容触摸屏、华晶大单晶金刚石、超威电源混合动力汽车电池、辅仁药业小容量注射剂等项目,加快推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尽快做大做强,培植新的增长板块。突出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坚定不移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链向末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进军。加快建设大江重工中高端液压支架、科瑞森成套设备等项目,全力打造国家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建设风神轮胎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中内配新型节能环保发动机气缸套等项目,发展壮大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建设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多氟多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项目,全力打造全国现代循环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蒙牛乳业长效酸奶生产线、亿腾食品速冻及熟食工程等项目,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按照国务院进退并举部署,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走向,大力扶持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盈利空间大的企业和项目,对产能过剩、技术落后、转型无望的企业不予支持。统筹推进城区和县域工业发展。加大城区工业支持力度,激发城区工业发展活力,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城区工业全面振兴,做强城区经济,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在全省争先进位。加快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坚定不移实施示范区科技强区战略,突出产城融合,加快项目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增强综合实力,打造焦作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推动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集群、加速提质发展,争创省“十强十快十先进”产业集聚区。强化企业服务。完善工业投融资平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市领导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实行首席企业服务员制度,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企业减负,对涉企部门继续电视问政,组织企业评价打分,对排名靠后的严肃问责。
(四)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坚持科技强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载体,大力构建具有焦作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市本级科技投入再翻一番,大力实施创新券、贷款贴息制度,重点扶持纳税百强、科技创新能力百强企业扩大优质产能。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深化与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焦作分中心,推进国家煤炭安全生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创建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院士工作站。实施创新企业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一期建成投用,高新区力争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突出创新支撑引领作用。鼓励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科技强市常态化工作机制,健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服务机制,探索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实施专利抵押贷款制度,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活力,依靠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打造焦作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