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梦开始的地方就是故乡
■ 《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 新周刊编著
■ 中信出版社出版
杨燕明
从不多的知识储备中,听过来人的人谈生活经验,我一直都坚持一个观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很多人梦开始的地方。那是很差的时代,差到没有富二代,因为大家都很穷;但那也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每个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抓住了机遇、把握了机会,谁就能更好地主宰自己的命运。读了《我的故乡在八十年代》一书,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不夸张地说,这本书是对八十年代最好的总结与概括,哪怕无法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足以管中窥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高考刚刚恢复不久,学子们学习的热情与日俱增。而那时也刚刚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潜力与诱惑力甚大,不仅去美国留学是一种潮流,知识分子下海创业也是一种趋势。那时候,在官方的宣传口径中,有英雄模范的代表,而在民间的口口相传下,也有偶像蔓延的影子,李宁、中国女排、聂卫平、张海迪等人,都是英雄,也是偶像。那时候,计划生育才刚刚开始,第一个注重子女生育质量的时代来临,那时候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留下了刘道玉一般的传奇校长。可以说,在那个年代的社会大环境里,很多中国人看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在新思想的启蒙下,那时候有思想有理想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新闻媒体作为“公器”,就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还有,那时候诗歌不像如今这般冷清,甚至有“每个大学生都能写诗”的传闻,那是文学与诗歌绽放的十年,因为有北岛、顾城、海子等人。那时候的艺术,也像风儿一样自由,美学等理论逐渐兴起,理想主义悄然而至。于流行音乐而言,那也是风起云涌的时代,崔健、黑豹乐队、唐朝乐队等大红大紫,给公众带来了不一样的音乐。那时候的影视作品,也开始全面进行自我的表达,爱情这样曾被斥为低俗的题材,也逐渐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了……曾有人表示,那是一个最纯粹的时代。
社会的大环境下,一部分人也先富起来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沿海的民营经济便如同野草一般生长着,而企业家的成长史,其实也是用生命在创业,他们有着从来未曾有过的激情,也有着从来未曾有过的力量。在大潮流下,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家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转轨也逐渐显现出痕迹,史玉柱、牛根生、赵新先、吴晓波、王志纲等人便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上大有作为。中国那时候的市场里,有无数的“第一个”,自然,也有了有史以来最强的创新力与活力。
自然,那个年代也不是天堂,但与之前相比,已经初现了天堂的模样,这一切都让生活在那时的人欣喜若狂。因为,那些年,他们渐渐地能吃饱了,而每一个梦想,也都有存在的地方了。不过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瑕疵,如即便文艺发展了,但禁忌还是存在的,像邓丽君的歌曲,一开始便被认定为低俗。在市场经济蔓延的同时,清纯的年代也一去不复返了。不过,从物质稀缺的时代到物质丰裕的时代,这仍能让生活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充满阳光。
谈及八十年代,便很容易让人想起八后。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却有着某种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八后其实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果实”,因为八后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相对开放的社会,他们没有经历过太多的苦难,便少了几分沧桑,但多了几分活力、多了几分特立独行,亦多了几分创造力。尽管八后有着各种各样的标签,但无疑,他们是公民意识最强、权利意识最强的一代人,这其实也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件“大功德”。
众所周知,怀念就是为了更好地纪念,与这个“最差又最好的时代”相比,我们如今到底缺少什么呢?著名网友“作业本”的一番话或许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八十年代环境好,一切都好,蔬菜有蔬菜的味道,羊肉有羊肉的味道,西瓜有西瓜的味道,有森林,有草地、有河流。现在,连羊肉串都不是羊肉串了……
这样的对比,不是为了讽刺,而是为了督促与提醒,我们或许有了最好的外部环境,但我们的确有了最差的生存环境,雾霾、食品安全等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每一个人都有故乡情结,那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而言,梦开始的地方就是故乡。如今,我们怀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只是为了记住那时候的美好,同时时刻提醒我们,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不然,故乡就永远都回不去了。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