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出货台账不规范、猪内脏露天交易等将提议职能部门解决
在上海市铜川路水产市场,几名人大代表正在一家冻品店里翻阅台账。费沪生/摄影
代表们来到江桥市场华江分公司,这里是专门收购、批发猪肉的大型市场。费沪生/摄影
市民餐桌上的农产品、水产品是否安全?经营企业相关管理机制是否执行到位?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措施能否真正落实?昨天凌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专程前往本市部分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暗访。
翻阅台账发现问题
昨日凌晨,商报记者跟随市人大代表暗访铜川路水产市场、江桥市场华江分公司等大型批发市场。
据了解,目前本市对批发环节的农产品监管建立了市场自检、执法人员现场快检、执法大队不定期抽检“三位一体”的检测机制。此次执法检查重点关注市场主体及经营者责任落实情况,包括市场是否严格审查入场经营者的许可证,自检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经营者是否索证索票以及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是否落实等。
由于是暗访,记者出发前并不知道目的地,随行记者集中之后也都相互打听。原来,备选的批发市场很多,暗访地点都是临时决定的,就连检查组人员事先都不知情。检查组组长、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薛明扬说,既然要了解实情,就必须认认真真动点真格。
上车后,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第二小组的成员们才知晓暗访的首站是铜川路水产市场下属的百川综合批发市场。
抵达铜川路时已是11日零时45分,代表们随机挑选了3区4号的永峰冻品行进行执法检查。
市人大代表朱如安直接提出要求查阅商户进货及出货的台账。简单翻阅台账后,代表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进货台账中最近的一次记录是4月3日。市场管理方负责人急忙解释:“这是由于很多货还在仓库里,最近一段时间没有进货。”
代表随机抽取了进货台账中一张3月25日的单据,要求商户提供该供货商的营业执照、许可证、检验报告等。紧张的商户负责人翻阅了半天,才找到一张检验报告。“这张检验报告是2012年11月30日的,现在都已经2014年了。”
“你现在这里保存的‘三证’中,能不能找出几张最近的检验报告?”在市人大代表黄惠敏提出后,商户负责人长时间翻找,却没找出近期的检验报告。“我们不是每批次都问对方要检验报告的,而且你们找的这家供货商就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商户负责人连忙解释。
“那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食药监部门来检查?能不能告诉我们最近遇到的检查是什么时候?”对于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商户负责人称自己负责夜班工作,对检查的事情不是很清楚。
据了解,目前百川市场共有800多个商户。就检查出来的问题,代表们建议是否市场能够为这些商户建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室,水产追溯必须有据可查。
百川市场综合办公室主任、铜川水产检测站站长宗敏向执法检查组汇报时透露,由企业投资600万元自建的铜川食品检测站目前正在24小时运作,共有专业检测人员16名,对铜川水产市场、百川综合市场和利民冻品市场三大批发市场的1800多个经营户所经营的水产、干货和冻品进行200多种、18个检测项目的每日常态化食品检测。
不过,宗站长也实话实说:“我们的检测资质还在申报中,争取10月份能够获批,现在的检测数据对经营户只是参考,并不能起到法律的强制制约作用。”
猪内脏露天交易亟待解决
随后代表们来到了江桥市场华江分公司,这里是专门收购、批发猪肉的大型市场。记者看到,这里的监控、溯源系统颇为严密。每头猪进来都要被挂上相应的挂钩,挂钩上有编号,里面还有芯片,进入仓库时会进行登记,出去时同样会有记录。此外,市场里设有化验部门,对猪肉进行瘦肉精等项目的检测。
完备的流程似乎让猪肉的安全无懈可击。可走出市场没多久,旁边一座桥上却显现出另外一幅景象。大约长100米的桥面上,竟是交易猪内脏的露天摊点,白花花的肠子、血红的腰子,分门别类,至少几十个一堆,堆放在盆里或桶里。食安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买卖行为无疑是违规的,按照目前规定,内脏必须要包装出售,如此露天交易,监管缺位,风险可想而知。
面对记者的镜头,一名摊贩也叫起了苦:“猪肉交易可以进场,凭什么内脏交易不能进场?”他刚刚数出来几十个猪腰子,交给一位客户。这名摊贩自称货源来自南翔屠宰场,可许多批发猪肉的大市场却不收纳内脏,这猪下水的出路反而成了问题。普通市民谁会为了贪点便宜,就大半夜的买点大肠、猪肝,收购主力还是饭店采购人员。
据了解,昨天闵行等地区和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对该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猪内脏能否和猪肉一样得到妥善管理,如何把它们安心摆上饭桌,或将成为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