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头两个月完成销售3800万元,上交税收570万元。这份成绩单来自一家只有83人的“小企业”—扬州艾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月中旬,记者在扬州市邗江区采访,发现那里近年培育出一大批像艾迪生物这样劳动生产率高、盈利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企业。
矢志于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发展“含金量”。2013年,邗江区实现财政收入10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50.07亿元,人均GDP近10万元,人均公共财力近万元。
“要取得高质量的发展,企业创新是关键,政府抓企业创新就是抓地方经济的未来。”邗江区委书记张耀武说,依靠科技和高素质人才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是全区发展的鲜明导向。
坚持推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
2月17日上午,总投资10亿元的扬州恒佳机械有限公司自动化智能装备项目开工。这是国内第一个研发生产钣金机器人的项目,项目投产后,企业产能将提升10倍,利税有望翻3番。
潍柴亚星去年投入2亿元开发出“黑金刚”等十余款高档客车。公司中高档客车、新能源汽车和特种车将相继量产,其中维特思达系列的订单已排到下半年。
长期坚持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邗江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迈安德,全国油料机械老大;牧羊集团,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饲料加工机械企业;扬力集团,全国最大的锻压机床制造商。一些行业还形成规模可观的产业集群,例如成型机床企业,靠着锲而不舍的技术创新,扬力、扬锻、金方圆成功抢下了该行业规模第一、第二和第四的座次。
把顶尖研发机构搬到“家门口”
高能董事长最感激的是政府支持高能建设了工程技术中心,帮助引来了俄罗斯院士团队和省“双创人才”团队。
“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牵线搭桥,由区委、区政府牵头,邗江每年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相亲"。”区委组织部部长刁顺勤介绍,全区已促成200多家企业与近百家院所“牵手”。依托企业设立的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三站三中心”已达116家。不久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牧羊”,实现了苏中(北)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零”突破。
坐落在邗江区的中科院扬州中心,被邗江人称为科技创新的“总发动机”。华中科大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机电研究所精密成形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等等,进驻“中心”的科研机构总数已达24家。
把顶尖研发机构搬到了家门口,成效显著:2013年,邗江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2亿元,占比高达43.5%。
让科学家与“资本家”、企业家“牵手”
“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飞,创立了江苏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携同王鹏、李勇两位“千人计划”专家,成立创新药物与食品安全研究院。三个正在开发的创新药进展顺利,其中两个被列为国家“十一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
王飞说,政府的帮助,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打造科技创业企业“三家村”模式,即将有投资能力的“资本家”与有创新成果的科学家和有管理专长的企业家聚在一起,引导建立“三家村”型现代化企业。
张耀武表示,邗江打造“三家村”,不仅仅是简单地将老板与科学家、经营管理者捏合在一起,而是有完备的制度化设计,有一整套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的政府服务。1月23日,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扬杰只是股市IPO开闸之后上市的先行军,邗江已梳理出40家企业,作为上市“后备大军”。
邗江区引进20位“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其中有10人成功兴办企业。该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05家。科学家在与资本家、企业家的碰撞携手中,发生能量惊人的聚变反应。
本报通讯员 孙荣 元松 永胜 本报记者 汪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