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畅:那么政府应该做什么呢?
徐先生:从顶层设计上解决几大问题,比如说社会组织去登记的话不能进行连锁的,比如说我们想做一个全市连锁的微型养老机构,现在可能有一个问题,比如说你在浦东登记有一个名字,到徐汇区就不能用这个名字,要重新登记。
杨雄:是工商登记还是社团登记。
徐先生:社团登记,目前养老机构主要还是在社团登记,需要更高的顶层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是社会组织的培育问题。
第二个是人才问题,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也需要这方面的顶层设计,是不是可以让一些中职院校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杨雄:职业学校也可以。
徐先生:第三个,从政策环境上,上海自贸区开设了,我一直关注自贸区的问题,我们最近也碰到一些问题,能不能在自贸区里面登记养老服务产业这样的服务公司,在全市提供服务,把上海的品牌真正的走出上海,比如说上海创造、上海标准、上海模式。
秦畅:谢谢徐先生,时间关系就听到这里。杨市长,他说的给您什么启发吗?
杨雄:他讲的问题很好,也是今后要逐步发展和创新的。除了政府以外,实际上市场力量很大,有各种各样的专业为老服务机构。这些机构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提供服务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他说的提供一个平台,有需求的人可以上这个平台。我们也看过一些养老平台。
秦畅:叫做“智慧养老”。
杨雄:在上面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项目,你在上面买。有些是打包的,像安康通,这是一个系统。甚至可以按一个摄像头,你不放心,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这种服务需要有人提供。我们要扶持这些平台。这种平台规模越大,成本越低,服务越好,而且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筛选团队,筛选服务好的进来。刚才讲到的问题,我们是希望搞连锁机构,但在政策上还需要再梳理一下,包括民政部门再梳理一下,在社团登记上还有什么需要改革的,要进一步开放,这样的话对社区养老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秦畅:杨市长您的解释让我一下子理解了,我们现在最热词是“移动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解决问题。您刚才提到的就是技术、后台、平台、数据的整合,最后变成对养老有益的公共服务。您已经看到了。
杨雄:而且上海已经有了,做得不错,接下来继续推他们,我们甚至于设想过政府的基本养老服务有一些东西,我购买服务,交给他们做,他们做的效率可能比我们更高。
秦畅:我有份东西一定要送给杨市长,《市民与社会》有八个民生调查团,其中有一个叫做“浦江民生志愿者服务队”,他给我发了一份关于社会养老服务的建议,一共七页纸,八大板块。这些调查团成员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他们写了一份报告,非常丰富,节目过后您慢慢看。
为了鼓励市民朋友共同关注身边的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有请调查组的组长汤先生。
汤先生:杨市长你好。
秦畅:你这份意见非常丰富。
汤先生:一个是大家重视,另外一个大家也比较热心,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改了七、八稿,每个人都出了一些点子。
秦畅:这么多建议当中您最想跟杨市长讲的是什么。
汤先生:重复的就不讲了,大家都讲到了请护工价格贵的问题,现在有些相对年轻的老人,刚刚退休,身体也可以,有时候也有一些资源,愿意像志愿者一样出来服务。现在社会上志愿者也比较多,大多是自发的行动。我想从养老的角度,这些刚刚退休的低龄老人可以出来做志愿者,我给你服务不要收钱,当然政府要培训,我把这个义务服务储存起来。希望市政府层面有一个规范的政策。
滚动播报:杨雄市长作客"市长热线"与市民话养老滚动播报:杨雄市长作客"市长热线"与市民话养老
秦畅:谢谢汤先生,一位听众说,我是52岁的退休医生。我想这些退休医生也可以用起来。2号线的庄先生。
庄先生:你好,我是“40后”的退休老师,我听了很感动,我的建议就是要老有所乐、老有所传,传承健康的文化,这本身对我们健康也有帮助。现在政府有这么好的硬件、软件,我们应该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搞一个文化创意园,我认为这些老先生、这些专家都有爱心,如果可以支持我们这个平台的话,我们感到很高兴。就我本人而言,我在社区搞公益搞了七年,7月份还准备在上海图书馆搞一个市民家庭音乐演讲,用唐诗宋词教育孩子。把好的传统传承下去。
秦畅:有一个好的养老理念,才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环境,不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哪怕是“40后”的庄老师。在短信平台上还有一位周先生说,养老突出问题虽然是医疗和护理,但不要忘了精神生活的问题。在他们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可以凝聚和发挥他们的力量,也能够延伸他们的老年生命。
杨雄:首先非常感动,你们为上海养老事业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同时对政府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也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刚才讲到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面对并进一步去探索研究,比如说刚才讲到的进一步发挥低龄老人的作用。我们已经在实施“老伙伴计划”,年纪轻的老人为年纪大的老人服务。在志愿者工作当中,他们叫做“服务银行”或者说“时间储蓄银行”,把你的服务时间储存下来,等你将来老了,你就可以使用。这已经在一部分社区里面推行,下一步可能要更加完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工作面铺得更开。
确实如刚才这位先生讲的,我们退休的老年人当中有的有很丰富的知识,有很丰富的经验,也是一个智力宝库。怎么发掘他们的力量,包括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都是需要的。这可能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
秦畅:所以老人不是负担,老人也是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老人,特别是几位提到的,我们愿意为更老的老人提供服务。我在思考的是,希望从更多层面上,统一到一揽子的大平台上来做。非常感谢。周先生你好。
周先生:杨市长你好,说到老年人的助餐问题,助餐点不是在家门口,跑过去肯定是很费劲的,特别是下雨天。我的想法,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下,像虹桥这里有一些小饭店,或者有一些单位食堂,可以解决老年人的就餐特别是中午一顿,由居委会或者街道组织起来,我想吃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好。现在有服务,但不怎么方便。
秦畅:前一段我们也在探讨,有些区已经变了,不纯粹自己找地方建老年食堂,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就是政府、市场、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怎么协调好,不一定非要我们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