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小萱
谢绝消费者自带酒水、包间最低消费、收取消毒餐具费……这些都是消费者经常在餐馆、饭店就餐时遇到的问题。日前在北京市工商局就餐饮行业中存在的6条不公平格式条款即社会统称的“霸王条款”发布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针对讨论的有关问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表示,不公平格式条款认定有理有据,应当形成社会各界共识。
再度逐条解读
餐饮行业6条格式条款违法表述发布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和餐饮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但也有部分企业和行业组织提出了一些疑问。为更好地帮助有关方面理解相关情况,就社会各界对餐饮行业不公平格式条款引发热议的有关问题,北京市工商局合同监督管理处负责人进行了详细解读。
该负责人表示,对合同违法行为的监管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依据《合同法》和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工商部门应当依法对合同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还将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等专门法律法规,对是否构成不公平格式条款进行具体的认定。
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者利用合同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对此类行为的监督,是为了保护交易的公平和安全,是为了充分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这既是工商部门的法定职责,也是社会公众对工商部门的要求。
2013年4月,北京工商部门开始对餐饮行业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基于既保护企业合法权利,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慎重考虑,依据法律法规并考虑现实情况,工商部门从初筛的9种格式条款中选择了6种消费者反映最强烈、与法理基本观点最抵触的违法格式条款予以公布。
1.“如甲方需减少订席数,须提前十五天告知乙方,否则乙方将按原订席数全额收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那么消费者减少订席数量且未如约告知的,餐饮企业收取必要的违约金是合理的。
但餐饮企业收取违约金的行为不能超出合理限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的规定:“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这意味着餐饮企业不区分实际损失大小,统一按照原订席数全额收费的做法,超过了受法律保障的违约金比例,也使餐饮企业的实际付出与收益不成正比。这一行为,已经构成了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侵害。
2.“请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谨防被盗,丢失本店概不负责。”或“公共场所请您携带好您的随身物品,如有丢失自负。”消费者在餐厅应当尽到审慎义务,妥善保管自身财物。公安部门从风险防范角度进行的安全提示,对于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工商部门非常赞同。但餐饮企业不得以此为由免除自身对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保障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于消费者在餐厅丢失物品的情况,应当先对具体责任进行合理界定,如果消费者对财物丢失有责任的,要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是餐饮企业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财产损失,餐饮企业就不能免除相应责任。那么,使用诸如“概不负责”或“责任自负”这样的绝对化用语,就构成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3.“餐厅有权接受或拒绝顾客自带酒水和食品。如果顾客不接受餐厅建议将被视为自动放弃食品卫生投诉权利。”工商部门支持消费者选择安全、放心的餐厅享受优质的就餐服务,并不意味着提倡消费者到餐厅消费时自带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餐饮企业不能以消费者不听建议自带部分食品为由,免除其在全部就餐服务过程中的食品安全保障义务,更不能剥夺消费者依法投诉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5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食品安全法》也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本法的行为。”因此,餐饮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对消费者的投诉权利设置障碍。
4.“消毒餐具工本费一元”或“消毒餐具另收费”。消费者到餐厅就餐,与餐饮企业间等于签订了一份就餐服务合同。服务享受者是消费者,服务提供者是餐厅。为消费者免费提供餐具,是餐厅应当履行的义务。餐具消毒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没有合同关系,更没有直接向消费者收取费用的权利。《食品安全法》第27条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可见向消费者提供消毒餐具,是餐饮企业的法定义务,其也应当承担消毒餐具产生的费用。至于消毒工作具体是由餐饮企业自己承担,还是外包给消毒企业完成,是餐饮企业的自身行为,餐饮企业不应当把相关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当然,如果餐饮企业在提供免费消毒餐具同时,又提供收费消毒餐具,由消费者自行选择以满足个性化要求,亦属合理市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