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部署2014年任务。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1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成效明显
去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做出了新调整,农业部门监管任务更重了,工作责任更大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工作目标,依法履行职责,全面加强监管,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了总体平稳、逐步趋好的发展态势。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6%、99.7%和94.4%,同比分别提高0.6、0.1和3.9个百分点,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年来,上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重点强化了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加强工作领导。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从强化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监管任务、提高监管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硬性要求。部里在年中召开各厅局“一把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后,又及时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制定任务分工方案,印发全程监管的意见,明确将2014年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出台了8项监管措施,进一步细化落实国办通知各项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延伸绩效考核扩大到20个省,积极推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各地政府按照国办部署,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条件保障,有力推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广东等省及时转发国办通知,出台加强监管工作的措施。浙江等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标准化等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内容,把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湖北省、市、县政府逐级签订工作责任状,陕西省厅与各市局签订目标责任书,江苏设立19项量化考核指标,按考核结果对各地县进行奖励,促进了监管责任、措施和制度三落实。江西省在涉农项目资金安排上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二是深化专项整治,遏制突出问题。全国统一组织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10万余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274万余家,查处问题5.1万余起,立案查处2.6万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在农药整治方面,组织开展了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推动800多个县实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200多个县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在“瘦肉精”整治方面,建立跨省、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查处“瘦肉精”案件309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63起。在生鲜乳整治方面,将现有奶站和生鲜乳运输车全部纳入监管范围,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37.2%,机械化挤奶率达到90%,比整治前的2008年分别提高17.7、39个百分点。在兽用抗菌药整治方面,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行为,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初步遏制了抗生素滥用问题。在水产品整治方面,强化产地监测,推进检打联动,从源头上治理使用硝基呋喃和孔雀石绿的问题。在农资打假方面,开展春季、夏季百日、秋冬季行动和种子打假护权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向社会公布16起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配合“两高”及时出台了《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把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兽药、收购贩卖病死猪、私设生猪屠宰场等行为纳入了刑罚范围。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两高”司法解释,切实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福建省农业厅与省高法等5部门建立了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移送衔接工作机制。广东省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了案件网上移送、网上受理、网上监督。
三是强化风险防范,消除问题隐患。深化检验监测,把部级例行监测覆盖范围扩大到153个大中城市、103个品种、87种参数,深入开展四个药物残留监控计划,每季度进行会商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发出预警提示,督促地方、行业整改提高。部里增补23个风险评估实验室,认定145个风险评估实验站,组织开展10大类农产品风险评估,共抽取样品4.8万个,排查风险因子600多个。各省也全面强化风险排查、监测和评估,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江苏、浙江等省加强工作统筹,统一制定监测计划,统一开展监测工作。江西省加大经费投入,全年抽检样品2.6万批次。福建省对定点屠宰场实行“县级天天抽检,市级月月抽检,省级季度抽检”的工作制度。强化舆情监测,监测舆情信息900条,编发舆情快报230期、周报50期,确保掌握舆情、及时应对。强化突发问题应急处置,部里修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福建、甘肃、湖南、海南、山东、河南等十多个省相应制定或修订了应急预案,建立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区域互动的应急机制,及时高效地处置了20多起突发问题,落实有关整改措施,并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四是推进农业标准化,提高源头保障水平。去年新发布农业标准327项,制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1357个,目前农兽药残留标准已达到4201个,基本涵盖我国主要农产品。清理废止了132项无公害食品农业行业标准,发布了55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8个,支持建设“三园两场”5500个,认证“三品一标”2.1万个。“三品一标”总数达到10.3万个,认定产地和认证产品分别占到耕地面积和食用农产品总量的36%。各地都将农业标准化作为农业提质增效保安全的重要措施予以推进。浙江省启动了农业标准化促进工程,建立了“一个标准、一张模式图、一本手册、一张光盘、一个示范园”的“五个一”推广模式,让农民真正做到宜学、宜懂、宜用。湖南省按照“一个产业、一套标准、一套监管服务体系、一批示范园区、一批新型经营主体、一批农产品品牌”的总体要求,省厅与常德市实行“厅市共建”,整合农业各要素资源,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五是用好各方资源,提高监管能力。许多地方抓住这次机构改革和食品安全管理体制调整的时机,推动监管体系队伍和能力建设。陕西正在为省监管局增加10个编制,增加干部职数。安徽组织开展了监管体系建设与管理规范年活动。南京农林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核定编制48名,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加快实施质检体系建设二期规划,争取中央资金12亿元,支持建设部、省、市、县四级质检机构388个。云南等省加强项目前置审批,江苏、山东、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加强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不断提高县级质检站建设管理水平。广西农业厅年度监管经费增加到9300多万元,另争取到基建资金3540万元,为全区1150个乡镇站配备了检测设备,有的增加了检测交通工具。去年还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全国农产品检测技能竞赛活动,有44名选手获省级“五一”劳动奖章,70名选手获省级技术能手称号,另有3名选手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名选手将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举办基层监管及检测人员培训班9期,培训1140余人次,不断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江西实行帮扶制度,选调66名市县技术人员到省检测中心进行3个月的强化培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编印《农产品质量安全50问》,印发宣传资料6000多万份,组织专家解读热点敏感问题,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江西省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巡回宣传1000多场,讲座500多场。吉林省印制了国家禁限用农药、识别假劣农药简明挂图5万份,在各经营门店显著位置张贴。浙江省开展了“科普宣传直通车”活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