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足20年的发展中,互联网已经切实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多种多样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得到满足和延伸,健康这一基本需求发展尤其令人瞩目。2014年度中国互联网健康传播盛典暨《健康新视界》主题活动于4月20日在京举行,以下是沙龙讨论:
主题:如何用健康教育解决城市病
嘉宾: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苏婧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贺雄
空军总医院副院长 顾建文
《健康传播学》作者张自力
我们把城市病分为了污染肺、焦躁病、水桶腰、屏幕脸和憋尿肾,但是城市病远远比这复杂,是由于城市中过度集中的人口、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导致的。城市病除了给个人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之外,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现象,像我们比较熟悉的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等。对于中国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突飞猛进,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49.68%,这一数字说明中国将要进入城镇化社会。城镇病引起严重问题的今天,我们能够利用健康教育对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主持人:城市病准确定义是什么?
苏婧:城市并应该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城市生病了,第二种是城市让人生病了,对于前一种而言,城市生病了就是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就业困难、房价高起。还有一种是城市让人生病了,人由表及里生病。一种是城市导致的生活转变,导致了我们有种种疾病,高压的工作状态,使每个人拼命往前冲,会造成对自己身体健康管理的忽视,也有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再有心理疾病,比如焦虑、抑郁,城市自杀率应该比较明显的,每天枯燥重复一件事就会导致各种精神生活的缺乏,导致存在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贺雄:我同意这种描述,但是我更想强调一点,给我们的城市管理、卫生资源的配制以及我们如何改善人们健康状况、健康素养这些方面提出来的问题。
顾建文:我从成都军区总医院调任空军总医院副院长,从一个比较安定的城市进入北京,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压力,刚刚苏老师讲的这种感觉我感觉非常突出。交通拥堵、人的失落感、在这种非常庞大的人群里生活的心理压力,这些我觉得应该说是城市病核心的问题。
我如何通过管理把城市、农村环境都改造得非常漂亮,适合人居?我们去农村、或者把人口平均开来,不要城市里高度集中的生活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二,就医疗来说,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高端城市,导致很多人对健康比较忧虑,很多老年人不敢离开大城市,因为有什么健康问题没有办法得到很好的治疗。通过网络、信息手段如何把资源放到偏远地区,也是值得探讨的地方。
张自力:城市病我的理解不是今天才有的,而且今天谈城市病也不是因为有了京津冀大的发展,城市病变得更严重。城市病是一个早就存在的问题。也许京津冀大区域融合,反而有利于城市病缓解,而不是增加,因为这里的初衷是把城市中心功能进行往外的转移和合理统筹。
主持人:对健康传播领域从业者来说,健康传播方面我们能够做出什么努力对城市病起到缓解作用呢?特别是互联网健康传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比有什么优势劣势呢?
苏婧:我想互联网首先是到达率和普及率比较高,能够扩大。互联网的一个是有个性化推送,有量身订作的工作,我对它有更多期待。健康传播者应该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首先使得我们对城市病的知识、行为干预方式变得简单可行。每个人可以执行一件事,比如每天要如何跑步、如何管理自己,手环加APP就很好。做一个要考虑到每个人对自己在健康行为改变上个体的投入和获得,投入和效率,任何人都是这样,如果我投入一件事要投入很多事,但是收获很小,可能就不愿意去做,能不能有一种机制让他看到我做这样的行为改变我收获巨大,我也是一个上班族,我上面这些疾病都有,也要告诉自己不要太焦虑,也告诉自己应该站起来走动走动,但是总想多写几个字,或者多讲一会儿课,实际经济收入可能立等可取,怎么样扭转这个思维模式?让大家觉得健康是更加重要的,我们要看到他的要求。
再一个发挥作用,媒体是意见环境,怎么样通过营造一种意见环境、崇拜干预去作用于大家,我们害怕被孤立,比如现在所有人都不抽烟,那我也不抽烟。周围人都不喝酒我也不喝酒,网络公司,比如搜狐带头六点不加班,那样所有网络公司都不加班。
贺雄:健康传播就是在修一座桥,桥应该怎么搭?是由传播学院来办还是医学院来办。我更倾向于我们中间走出一条路子来,办健康传播专业过程里学会、特意的把不同专业、不同技术、不同学科里的关键的东西融合到一起,所以我们在医学领域里有临床与公共卫生的结合,我们能不能闯出一条路来,把传播学者里已经积累下来的东西,也去做出来。
顾建文:今年是中国互联网建网20周年,我是中国第一批网民,最早作为银海威用户的时候我自己开放了一个网上资源,来回答问题。到后来又和志愿者共同参与了多学科网络建设平台。到2006年在搜狐健康栏目开博客到今天,书写了2400多篇博文,点击率18万多。对我自己的行动,干预了一些人的健康观念,解决了一些人的健康难题。我个人认为其实我们一定要把与时俱进的传播形势用起来。比如现在新媒体,微博、博客,我认为它们并不矛盾。健康博客还是要有,因为更多是反应智库,比较详细的问题应该有溯源的地方,但是微信、微博作为一个提醒,不能作为详细的解释,结合起来把渠道和平台建设起来。
同时我认为功能应该有三个,一个是提醒我们,因为城市病里有一些对我们健康是有危害的。比如说,我们育龄人口不孕症极高,过去一个精子两亿我认为是正常,现在三千万是正常。甚至无精。生殖中心采用单边作用,怎么会优生优育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城市拥堵、环境污染,而且大量使用激素已经深入到土壤、水,已经导致了很难修复的状态,提醒大家怎么自我注意。
第二把优良的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出去,解决点对点的问题。比如我来了以后,空军总医院医疗资源非常强,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家安心做学问,但是怎么样传播出去,怎么样点对点的,我们建立很多系统,通过这种宣传和指导,甚至是衔接,达到了升级建设。最后我觉得还是应该从健康预防做工作。比如说当大学生毕业十年就是一个典型的回放,比如说手机有一些软件,还有其他的一些健康知识,比如教一些解决肥胖,两句话,管住嘴、迈开腿,通过一些简单的方式来解决。我觉得通过传达,把健康理念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