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高建荣
实习生 蔡鑫珊
昨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举行立法听证会。围绕行政许可设置、散装食品禁售、餐饮消毒监管等方面内容,50多名人大政协、行业企业以及各界市民代表,热议焦点,观点碰撞,交锋激烈。
焦点一 增设行政许可
“以批代管”VS“主动作为”
《条例》中,新设了若干项行政许可内容,这些规定在昨天的听证会上引起了极大争议。一部分听证代表指责主管部门“以批代管”,另一部分代表则表示食品行业特殊,应该增设行政许可。
最先向主管部门呛声的是市编办的部门代表,他表示,《条例》十三条中,扩大了两项许可新设了一项许可,让自己感到非常诧异。我市从1997年以来,一直在努力取消多余的行政许可,就为了真正做到简政放权。而在这部立法中,一下子增加若干许可项目,与政府大政策不符,主管部门应该考虑通过别的方式管理。这个意见得到不少听证代表的赞成,市人大代表肖幼美直言,过多的许可权将给主管部门更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太简政放权,主管部门才有不作为嫌疑呢!”人大代表孙小荔在食品行业从业20余年,她表示,食品安全工作具有半公益性质,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投入大量精力去做。去年,我市进行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带来“宽进严管”的治理理念。但这一理念对食品安全管理挑战很大,如果不严格许可,食品不安全的果实很苦涩。
部门回应 要不要许可拿不准
对于听证现场截然相反的意见,市场监管部门代表曾尧东回应称,要不要许可、如何进行许可,主管部门也有点拿不准。他表示,新的业态出现后,从事生产、经营的状况多种多样,需要管理与厘清,并不是主管部门抓住权来增加许可。主管部门提出这样的服务,是想把管理方式明确下来。
焦点二 禁售散装白酒/食用油
“政府偷懒”VS“大势所趋”
《条例》为了加大对散装食品安全的监管,拟规定在特区范围内禁售散装白酒/食用油,这一点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的听证代表指责主管部门管不住就偷懒禁售,有的则认为散装食品消失是大势所趋。
有听证代表指出,禁止散装食品没有必要,并反问,如果确实要禁止散装白酒/食用油,那么散装糖、散装面粉要不要一起禁。散装酒从业者陈开晏则表示,国家法律允许生产销售散装酒,深圳禁售有违相关法律精神,此外散装酒由于价格优势和便利性有存在的合理性,不应该一刀切。市民代表刘远伟直言,政府说散装食品不好管理就要立法禁售,我认为是政府偷懒,你没能力管好就禁售。
政协委员王淑杰对此有不同的意见。她表示,在深圳这样比较发达的城市里,对于取消散装食品确实可以提到议事日程上。“为什么我们的食品大部分是包装的?因为包装的产品证明在卫生保障上起到作用,所以几百年下来,人们从散装食品走向包装食品,除了运输方便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健康问题。”
部门回应 允许有包装、标签的产品拆开卖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代表陈国进发言表示:“我主张卖给消费者的是有包装和标识,让消费者的知情权充分体现,体现我们产品标识的可追述性。”油和酒的生产需要QS标志,有包装、标签的产品拆开卖,这一直是允许的。我们所谓的禁止销售散装白酒、散装食用油,是没有统一、没有来源、没有预包装的东西。
焦点三 餐具集中消毒
“消毒企业漏洞大”VS“地下作坊败声誉”
《条例》规定,对从事餐饮具集中清洗消毒的经营者实施行政许可,并要求使用合格的洗涤剂、消毒剂及包装材料。违反条例规定,提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饮具的,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许可证。
现场,不少听证代表对餐饮消毒现状深为不满。市人大代表杨勤透露,自己曾经前往一家餐厅就餐,让服务员连换了十次餐具,都不干净。由此可见,餐具消毒工作存在不小的漏洞,相关监管措施必须大力跟进。
听证代表陈祖虎则表示,入门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是餐具消毒行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深圳既有正规的消毒企业,也有地下作坊,双方之间不仅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而且地下作坊将大量不卫生的餐具推向市场。因此,加大对餐具消毒企业的准入是非常必要的。
部门回应 设餐具消毒制度解决监管难题
市场监管部门代表曾尧东对此表示,餐具消毒中,消毒监管是难点。怎么破解这个困难?主管部门想通过许可制度来解决问题。餐具消毒许可在国家法律层面,还没有成熟的制度安排。因此,希望通过特区立法的授权解决问题,通过设立餐具消毒制度,解决监管方面的难题。
原标题 [增设行政许可 “以批代管”还是“主动作为”?]
以上内容来自:深圳特区报
[责任编辑:yf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