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有序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制定山东省农村土地整治条例。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缓解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创新相应体制机制。鼓励引导各种社会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
拓宽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依法保障农户的宅基地用益物权,按照全国统一部署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的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改革城乡就业和劳动报酬制度,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健全农民工综合服务体系。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推进节余指标省域内有偿调剂使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机制,增加对粮食主产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完善城镇化发展格局,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向小城市转型,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实施扩权强镇。创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完善社区化服务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差别化的户口迁移政策,在济南、青岛两市中心城区探索建立“积分入户”等阶梯式落户通道,有序放开其他设区市市域范围户口迁移限制,全面放开县域城镇落户限制。优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户城镇问题。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落实“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规划,创新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交流合作机制,建立区域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区域经济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支持鼓励各区域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又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完善扶贫工作机制,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5.努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进一步推动经济国际化、企业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环境国际化,扩展新的发展空间。认真落实国家放宽投资准入措施,探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扩大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际知名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态,加快引进高端制造、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稳妥推进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自担风险自由承揽国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境外资源基地建设。探索实施境外投资备案制。构建境外投资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继续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加快电子口岸建设。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建立青岛自由贸易园区,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选择具备条件的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完善要素资源聚集模式。创造条件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产业配套和功能联动区。支持出口加工区转型发展。大力推进中西部扩大开放,支持中西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地。在内陆地区增设一批海关监管场所。创新青岛海关与济南海关的合作,推进区域海关通关一体化。支持中西部地区空港、铁路通道和高速公路建设。
6.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力促进生态山东建设。研究修订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条例。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动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和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严格国土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构建用途管制“一张图”管控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和严守耕地、森林、湿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红线,有序实现耕地、山林、河湖、海洋等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
建立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制度体系。研究制定山东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实施资源和能源价格阶梯化调整制度,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差别价格机制。完善资源谁使用谁付费、环境谁污染谁付费、生态谁破坏谁付费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的以奖代补制度,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制定重点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健全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举报投诉受理处置机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