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对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租售并重,提供保障性住房,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稳定增加商品住房供应,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推进住房供应主体多元化,满足市场多样化住房需求。
二、 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
建立各级财政保障性住房建设稳定投入机制,扩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完善租赁补贴制度,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提高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
三、 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共同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各城市要编制城市住房发展规划,确定住房建设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住房用地稳定供应,完善住房用地供应机制,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优先安排政策性商品住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实行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合理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有效保护个人住房信息安全基础上,实现全省住房信息联网。
第九篇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第三十章 推进城乡要素市场和建设一体化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发展规划,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第一节 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
促进城乡各种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使城乡经济社会实现均衡、持续、协调发展。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
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设立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中小型民营金融机构,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加快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和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引导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投向农业农村。第二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结合县域城镇体系和村庄布点实际情况,以农村道路、饮水安全、清洁能源、环境整治、信息畅通为重点,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城镇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
按照基础设施城镇化、服务设施社区化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饮水安全、山区“五小水利”、农村清洁能源、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安居、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工程。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为重点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第三节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建立健全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和保障水平。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和优化区域内中小学布局,努力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
完善公共卫生和城乡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镇医疗卫生体系和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县域新增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倾斜。
繁荣城乡文化事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建和扩建未达标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中心村(农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充分发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稳定投入保障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
加快城乡居民养老设施建设,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调整机制。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改进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考核办法,提高扶贫精准度,抓紧落实扶贫开发重点工作。第四节 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
树立全域规划理念,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和环境保护等规划,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体制,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优化城乡空间、居住建设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农田保护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布局和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加强与区域发展、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的衔接,构建全面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
建立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强化规划实施的法律、舆论和群众监督。
第三十一章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支撑能力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打造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绿色战略品牌,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化农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
第一节 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供给。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立粮食播种面积底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继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加强粮食主产区产能建设,强化科技增粮措施,加大财政对粮食主要生产区的投入,完善粮食生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