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价格合理,预计2021年后可贡献业绩。
收购价格包括1000万元的固定价款和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浮动价款,研报认为收购价格合理。公司两个在研产品已完成小试规模制备和质量研究,预计2016年可获临床批件,2021年可上市贡献业绩。
◆盈利预测与估值:
因收购上海交联短期不增厚盈利,所以业绩不调整。研报预计公司13-15年的EPS分别为0.84元,0.90元和0.95元,给予13年20倍PE估值水平。对应目标价16.8元,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
上港集团:自贸区立足长远,低增速时代稳前行
研究机构:招商证券日期:2013-11-27
事件:
近期,招商证券(600999)对公司进行了调研,就自贸区、国企改革、营改增等投资者关注的问题与公司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评论:
1、自贸区影响应着眼中长期。个人理解自贸区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监管理念的重大创新,从事前的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的审查,看似放松,企业自身的责任增大。你即使有文件,如果自身经营不规范的话,依然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从另一方面来说,它必定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原来审批流程长,现在最快四天可以拿到。审批流程时间的改变对企业日常经营效率会有积极影响。现在自贸区出现仅有2个月,主要体会是在制度创新上有比较大的改变,之前大众预期可能会有税收优惠,从现在包括中央政府的理念来说强调的是可复制,可推广。不仅仅是制度优惠,是对上海有一个先行先试的机会。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政府还是审慎地推进。从政策内来看,不仅是对于物流的改革,更大的层面是金融改革,但金融改革的具体政策还没有发行,现在看到的只是国务院发的方案,还是比较粗的,具体有怎样的措施目前只能看到一个轮廓。
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中转集拼业务的影响如何评估?
近几年公司国际中转货物占比约为5%,今年提升到6%(大概30万TEU的增量)。国际中转占比最高是新加坡,而上海港是腹地港,功能定位不同,背靠万亿年贸易额的长三角,因此上港的中转比例是不可能达到那样的水平,但研报相信随着政策上的逐步改进,国际中转比例将会有一定上升空间。自贸区的政策可能短期内没有那么快显现,但是中长期还是会反映到公司的业务量上。研报也将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
现有的很多中国北方货物,主要由于出口退税,优先选择釜山,但是从航线排布看,到欧洲,往南走更加便捷。自贸区运营后能否分流这部分业务,涉及海关监管政策。上海自贸区实施以前已经对出口退税进行小范围试点,只要船目的地是洋山就可以去申请退税。相信随着试点的推进,未来量会进一步提升。
但是上海港已经是第一大港,去年吞吐量是3200万TEU,港口极限大约是3500万,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也不会做到极限,因此再有高速的增长也不太现实。
上港集团在自贸区有哪些土地资源?
研报在自贸区内全部是港口和工业用地,没有商业成分。主要分两块。
外高桥(600648)物流园区有约(1km2多)与外高桥集团合资外高桥物流公司,研报是第一大股东(45%),另外55%的股权由外高桥集团各子公司持有。这家企业负责外高桥保税物流区的开发建设。
洋山保税港区,洋山是“一个扁担、两个箩筐”,扁担是东海大桥,箩筐是小洋山港区和芦潮港物流园区。港区一到三期的码头约有7km2,物流园区研报与同盛有合资公司,在芦潮港有开发项目(目前很难确定具体面积)。
公司在自贸区方面的战略?
自贸区的面积有限,周边地价涨得很厉害,可以做的业务非常多。从公司层面研报目前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物流方面:
A、设立上港冷链,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目前仍在造仓库。初期规模不会特别大,主要是涉足这个行业做一个尝试。
B、进出口车辆物流分拨中心。外高桥6期除了集装箱装卸外还有一个滚装船码头,会在6期后方开辟出一个进出口车辆物流分拨中心,进行车辆简单改装业务。这部分据了解利润丰厚,可以满足进口车定制的个性化要求。
C、在洋山港设立集拼物流基地,满足国际中转箱的集拼业务。
金融服务方面:考虑成立一家公司做融资租赁业务。目前仍在初步接洽中。
物流和金融结合方面:物联网、移动支付等方面寻求投资机会,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2、国企改革影响较为有限
由于上港集团(600018)在2006年已经实现整体上市,和其他港口公司不同。目前经营性资产都在港口里面,资产注入不太可能。从企业发展来说可能会结合自贸区建设进行战略、业务、机构的调整。
目前集团没有实施股权激励,去年实施了中长期激励计划。今年7月公告了长江养老公司为激励对象开发的产品,这个产品主要投资于上港集团的衍生产品,实现了一定股权激励的目的。公司内部做过股权激励的研究,国务院国资委对股权激励有明确要求,指标设定主要参考过去三年的业绩增长情况,目前港口行业的低增速现状使得目标很难实现,无法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因此才创新性的采用了这种形式。
3、营改增的影响短期看有一定负面影响,长期看是个利好
短期看中性偏负面,略有影响但影响不大。2009年上海建设金融航运中心,对洋山港内注册的仓储公司免征营业税,营改增后变成即征即退,即需要先交税,待税务机关确认后退还,占用资金成本,但是影响有限。刚开始大概有2个半月的时间差,现在缩短到1个半月~2个月,影响在减少。从公司去年测算感觉上没有太大的影响。
长期看营改增对中国物流业是个利好,目前初期面临着进项发票不全、可抵扣项不足的问题,未来随着增值税的逐步推广,有进项税发票(咨询,鉴证,都可以),可以抵扣的就多了,是利好。目前财政上也对在推广的过渡过程中税负增加企业实施一些补贴政策,如分别计算营业税和增值税,取较低的项目收取等。
4、历史原因造成港口费用呈现南高北低
珠三角港口历史上以香港为参照,因此费率最高。长三角以上港为参照,北方比上海更低一些。但是装卸成本在整个物流成本里占比很低,货主选择装卸港主要还是由于距离。
上海港是否面临宁波港(601018)分流影响?港口业目前珠三角竞争比较激烈,长三角竞争相对良性。目前主要是浙江南部宁波、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研报测算一年的装卸量约是200万TEU。浙江南部和中部会选择宁波港。上海港包干费约580RMB/TEU,宁波港收费略低于上港。研报和宁波港有共识,不打价格战。除此而外,研报还和宁波港有合作,各占50%的股权,设立上海港航股权投资公司,属于PE;还和宁波港、人保设立了航运保险企业。